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政务要闻
市人大代表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年01月10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1月9日,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继续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市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报告。王少林、于振明、王阳、马原、周舟等代表参加审议。

  王少林代表说,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沈阳见行动”的鲜明政治态度,体现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强烈政治担当,坚持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始终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这一总目标,为我们提振了发展信心、坚定了工作信心,为努力实现良好开局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我们要自觉运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自觉对标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重大部署、重大举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部署,全面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奋力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要更加重视民生保障改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推进幸福教育、舒心就业等民生工程,持续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体育强市建设,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在当好辽宁振兴“跳高队”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于振明代表说,报告政治站位高,大局观念强,工作思路清,任务落点实,充分体现了沈阳在新时代振兴发展的“辽沈战役”中担大责、扛大任的决心和信心。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应认真落实市两会精神,围绕报告提出的实施“文化+”工程,承担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引导干部群众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好强信心、稳预期、优环境的工作。要叫响英雄城市名片,让英雄城市形神兼备、深入人心,为推动振兴发展凝聚精神力量。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加快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要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断擦亮城市文明底色。要加强城市形象宣传,讲好沈阳故事,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展示沈阳。要加快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实现新突破,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强思想保证、有力舆论支持、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文化条件。

  王阳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担当精神,展现了人民至上的政府形象,彰显了家国情怀,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报告对去年的工作总结全面客观,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支撑,体现了实事求是,这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担当实干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对新一年的工作部署明确具体,特别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十个方面工作部署,科学周到,指向性、指导性、实践性强,切合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期盼,为沈阳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必将有力推动沈阳各项工作开新局、走在前。新的一年,驻沈部队将牢记宗旨使命,积极参与双拥共建、英雄城市打造、文明城市建设等工作,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沈阳篇章作出新贡献。

  马原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围绕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展现了政府的使命担当,饱含着浓浓的民生情怀,是一份把握政治方向准、推动发展举措实、改革开放力度大、民生福祉改善多,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好报告,令人倍感振奋、深受启发。报告通篇贯穿新发展理念,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报告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提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专项行动”“抢占预制菜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预制菜产业基地”“加快新民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等内容,为新民市继续“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市、冲刺全国百强县”绘好了蓝图、明确了路径。我们要把报告精神吃透、把任务弄准、把责任落实,围绕沈阳发展大局和奋斗目标,强化担当、主动作为、走在前列。

  周舟代表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主题鲜明、内容全面、条理清晰,是一个思考深刻、目标明确、措施具体、鼓舞士气的好报告。报告从8个方面系统总结了2022年的工作成绩,聚焦我市发展的关键提出了5个方面问题,对2023年工作作出了十个方面的科学部署,充分体现了市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信心和决心。围绕完成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有关任务目标,我们要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牢牢守住存量,大力寻求增量。要强化科技赋能,积极搭建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桥梁,不断增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和科技型企业增长率。要加强文旅产业发展,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包装好项目,打造精品文旅产品。要不断壮大汽车和航空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上下游企业培育,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于海 记者徐佳婷、何强、张晶、曲俊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