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是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实施‘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抢抓‘十四五’后三年重要窗口期,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的关键举措。”2月23日,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市科技局将结合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从五个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确保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取得开门红。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辽宁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管理模式创新,辽宁材料实验室力争成为国家材料实验室基地。以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重点,重组4至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力争主体建筑封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战略布局。浑南科技城基础设施一期、孵化器(智慧之云)、科学家工作坊一期竣工投入使用。2023年年底前,全市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500家。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施产业链重大科技专项,在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含机器人)、航空航天、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等重点产业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00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建立科技成果备案制度,驻沈重点高校院所发布高质量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提升化工新材料、东大三好街等重点科技成果中试基地转化效能。2023年底前,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95亿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0%。
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引导头部企业、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联合体。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深化“双创+”模式创新,全市双创载体达到260家。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强化头部企业、产业链配套科技企业招商。2023年底前,全市科技型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实施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莘莘学子、逐梦沈阳”专项行动。通过“带土移植”一体化引进项目、技术和团队。以各区县(市)为载体,大力建设青年友好型街区和人才成长型城市。开展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强化人才住房保障能力,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2023年底前,吸引和培育高层次人才500人,吸引16万名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就业创业。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支持驻沈高校开展“双一流”项目建设。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鼓励共建共享实训基地。2023年底前,力争驻沈高校2个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6个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