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2023年力争创新平台突破1500家
沈阳加速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时间:2023年01月23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3年01月23日

  “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发挥作用,支持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等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快深部工程灾害试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支持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市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突破1500家。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将锚定任务目标,构建‘3+3+8+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科学有序稳步推进五项重大任务,实施科技条件平台提升重大工程,深化三项重大改革,组织实施两类重大项目,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奋力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创新平台支撑。”1月20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

  据了解,沈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2022年大踏步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围绕提升全市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沈阳积极抢抓新一轮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机遇,主动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不断扩大科技创新平台增量,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存量、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质量。全市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421个,创历史新高。2023年,为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市科技局将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全面发力、重拳出击,加速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稳步落实五项重大任务

  1.加快推动辽宁材料实验室承担国家科研基地建设。推动辽宁材料实验室6个颠覆性技术研究所开展专用设备平台建设,充实强化科技人才团队,启动各类科研工作;启动运行分析测试中心、制备加工中心等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围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与重点企业共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2.加快推动辽宁辽河实验室产出一批科研成果。推动辽宁辽河实验室完成工业5G原型网关和人工智能设计模型研发,完成LIBS检测原理样机、水导激光加工原型样机的研制工作。

  3.积极争创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东北大学前沿科学中心在中德园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核心板块启动建设。

  4.加快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在浑南科技城核心启动区施工建设,启动9大系统实质性设计、建造工作。组织完善未来工业互联网科研基础设施预研、高能射线多束源多维成像分析与数字模拟设施技术方案。

  5.推动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工作。落实奖励政策,提升实验室牵头组织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

  >> 实施科技条件平台提升重大工程

  提升科技条件平台资源集成能力。发挥首都科技服务平台沈阳工作站职能,加强与北京联动,引入北京优质科技服务资源;为科技条件平台引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等优质科技服务资源,形成辐射东北地区的科技服务能力;作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科技条件平台,征集、组织、对接各地优质科技资源上线服务。

  提升科技条件平台公共服务能力。与市高企协会、市节能协会、市双创联盟等行业组织携手合作,为企业提供需求对接、项目申报、人才培训等科技服务;为高校提供成果转化、项目小试、项目中试等科技服务。

  提升科技条件平台综合服务效能。不断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等创新资源的共享共用效率,提高中小企业科技成果承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带动科研人员以科技成果创办、领办科技企业,加快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

  >> 深化三项重大改革

  分别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模式、科技创新平台运行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平台政策支持模式,将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政策由“对新认定的平台给予奖励”调整为“根据平台运行绩效情况给予奖励”,构建绩效导向、择优扶持、梯度培育、开放共享、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机制。

  >> 组织实施两类重大项目

  1.争取国家、省基础研究项目。重点围绕环境与生态、能源与化工、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口与健康等重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征集技术需求,主动对接科技部基础研究人才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人才资助体系升级计划,引导高校院所、领军企业提升项目申报质量,争取更多国家和省基础研究项目落地,大力提升创新主体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2.实施沈阳市基础研究项目。组织全市运行情况良好的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联合域外高水平科研团队,围绕汽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机器人)、航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8个重点产业,开展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的自由探索。(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