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沈阳市健康素养促进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沈政办发〔2018〕137号,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今后三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现将《三年行动方案》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不仅是衡量卫生计生工作和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倡导树立科学健康观,促进健康公平,营造健康文化,对于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健康沈阳2030”行动规划》中明确,到2020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25%。2017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4%,高于同期全国14.18%、辽宁省17.4%的水平。为圆满完成2020年工作目标,切实提升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健康沈阳建设,促进我市全面小康,市卫健委牵头起草了《沈阳市健康素养促进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经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会签,最终形成《三年行动方案》,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二、制定依据
《三年行动方案》的起草主要以下列文件为依据:一是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二是《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三是《“健康沈阳2030”行动规划》。同时,紧紧围绕《三年行动方案》,市发改委、市财政局提出的具体意见和建议,结合工作实际予以吸收和采纳。
三、主要内容
《三年行动方案》以2020年为节点,分为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主要活动和保障措施五个部分。
(一)指导思想。《三年行动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人民共建共享的各组方针,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等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制宜,加大城乡统筹、加强健康知识传播,推动沈阳市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同步稳定提高。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5%。其中,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50%,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5%、20%和25%。到2020年底,在全市建设健康促进区3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6个,健康促进家庭100个。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提高全社会参与健康教育的综合协调能力。
(三)重点任务
包括树立科学健康观、提高基本医疗素养、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提高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应急处置素养水平、提高妇幼健康素养、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等六个方面具体任务。
1.树立科学健康观。对个人而言,《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要正确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素养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对行业系统而言,要引导市民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的社会风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提高基本医疗素养。《三年行动方案》中制定的基本医疗
素养、分级诊疗、合理用药等背景是,一些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却门庭冷落。这种现象不仅占用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还造成居民看病就医不便。分级诊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分级诊疗制度旨在引导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在分级诊疗模式下,患者就医次序应该是:首先到基层医疗机构,由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完成必要的诊疗,如果患者病情超出了基层机构的服务能力,基层机构就会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在上级医院患者的疾病进入稳定期后,再转回到基层医疗机构接续治疗或康复;另外,患者出现急症等特殊情况,需要急诊的,可以直接到二、三级医院急诊室就诊。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是分级诊疗的模式。合理用药全民健康素养行动,旨在深入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宣传普及合理用药知识,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通过相关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搭建的宣传平台,组织合理用药专家咨询宣讲团队,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开辟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沈阳建设。
3.提高慢病防治素养。《三年行动方案》中不仅明确了市、区两级政府部门的重点任务,还就卫生城市创建、健康城市建设、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强化部门合作等提出了措施要求,为今后开展工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引导市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奠
定基础。
4.提高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应急处置素养水平。《三年行动方案》就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及传染病等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组织程序。为了提高全市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普及卫生应急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有效预防各类传染病,规范处置、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出了定期组织开展卫生应急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公共场所“六进”活动要求。
5.提高妇幼健康素养。《三年行动方案》开展妇幼健康教育的背景是“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目标是全面提高妇幼健康素养水平,方法是以健康大讲堂、公益科普讲座、新媒体传播等方式,普及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知识和技能,促进育龄人群合理利用妇幼保健服务。
6.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呈上升趋势,达到13.39%。“十三五”以来,我市沈河区、大东区、浑南区和于洪区参与了国家中医药健康素养调查工作,为此,《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了市、区两级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活动的方式方法,对提高我市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倡导树立科学健康观,营造健康文化,全面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对提升我市公民整体健康水平,推进健康沈阳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三年行动方案》中还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食品安
全、精神卫生、地方病和职业病等领域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安排。
(四)主要活动
1. 大力开展健康素养宣传推广。包括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加强监督管理,及时监测纠正虚假错误信息;开展健康中国行系列活动;建立健康科普专家队伍,组织开展健康巡讲等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素养传播活动。
2. 落实国家健康教育项目工作,启动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建设活动。包括在城乡基层大力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健康场所创建工作;定期总结、推广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的建设经验。
3. 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工作。包括推动公共场所禁烟条例出台;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创新烟草控制大众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开展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等服务;加强烟草流行监测与相关研究。
4. 加强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包括建立覆盖全市的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库;定期开展监测。
(五)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保障、注重资源整合、强化能力建设、开展督导评估等五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