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2014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5年05月22日来源:市统计局
[字体: ] 打印
市统计局 2015年05月22日

  2014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改革发展重任,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中央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扎实推进“深化改革、稳定增长、改善民生、优化环境”等重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709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3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541.4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3232亿元,增长6.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5816元,增长5.6%。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5.4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种植业产值253.7亿元,林业产值12.2亿元,畜牧业产值339.4亿元,渔业产值26.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4.8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59.9万吨,实现了连续十一年粮食生产丰收,其中水稻产量97.1万吨,玉米产量251万吨。水果产量30.2万吨,比上年增长8.7%;蔬菜产量548.4万吨,减少4.8%;肉类总产量102万吨,减少3.7%,其中猪肉增长0.4%,牛、羊肉分别减少12.9%和9.0%;禽蛋产量79.7万吨,增长0.5%;牛奶产量51.7万吨,增长1.8%。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55.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3%,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82.0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1万吨,地膜覆盖面积5.6万公顷。

  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6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540个,带动农户27万户。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13万公顷;高效特色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1.12万公顷。争取国家、省级玉米、水稻等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区99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9处。到2014年末,63个乡镇达到“一乡一业”标准。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359.9

-6.2

  #水稻

万吨

97.1

3.3

玉米

万吨

251.0

-8.9

小麦

万吨

0.5

-15.4

大豆

万吨

2.9

-16.5

油料

万吨

12.4

-15.2

蔬菜

万吨

548.4

-4.8


主要畜禽产品、水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肉类总产量

万吨

102.0

-3.7

  #猪牛羊肉

万吨

66.6

-3.9

牛奶产量

万吨

51.7

1.8

禽蛋产量

万吨

79.7

0.5

生猪出栏数

万头

591.6

0.3

牛出栏数

万头

121.2

-10.9

羊出栏数

万只

92.3

-9.8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378.0

3.2

牛年末存栏数

万头

105.2

-5.2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84.4

0.1

水产品产量

万吨

19.4

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14.9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重工业增加值2638.5亿元,增长5.6%;轻工业增加值976.4亿元,增长3.1%。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791.9亿元,增长8.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6%。汽车及零部件、建筑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化工产品制造业、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等五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1931.9亿元,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717.1亿元,增长9.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5%。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263.2亿元,下降1.9%。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38.4亿元,比上年下降2.0%;利润总额721亿元,下降4.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71.4%,比上年降低7.0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98.7%,提高0.1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汽车

1087221

4.5

  #中华牌

98783

-34.9

  #宝马牌

240691

27.0

汽车发动机

万千瓦

5952

15.6

金属切削机床

56372

-2.0

#数控机床

26831

62.4

采矿专用设备

393085

9.0

水泥专用设备

10590

-56.9

金属冶炼设备

80000

-6.2

工业锅炉

蒸发量吨

24521

-32.6

空调器用压缩机

万台

129

-51.2

彩色电视机

万台

338

-12.2

轮胎外胎

万条

582

2.8

铝材

68697

-17.1

化学原料药

86235

18.6

啤酒

千升

1142219

-1.1

软饮料

2646854

-14.5

乳制品

609371

-16.5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38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022.1亿元,增长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564.1亿元,比上年增长2.8%。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004.7亿元,下降18.4%;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639.4亿元,下降29.8%;民间投资4919.9亿元,增长16.0%。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102.2亿元,增长48.4%;第二产业投资2532.4亿元,增长15.5%,其中工业投资2507.4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投资3929.5亿元,下降4.7%。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650.8亿元,增长28.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75.8亿元,比上年下降9.5%,其中住宅投资1416.3亿元,下降10.0%。房屋施工面积11495.8万平方米,下降0.6%;房屋竣工面积1225.9万平方米,下降16.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93.9万平方米,下降19.2%。商品房销售面积1498.4万平方米,下降3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42.4万平方米,下降33.5%;商品房销售额931.6亿元,下降35.1%,其中住宅销售额787.3亿元,下降35.7%。

  五、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3488.6万吨,比上年增长9.2%。其中,铁路544.3万吨,增长0.7%;公路22940万吨,增长9.5%;民用航空4.3万吨,下降3.0%。全年旅客发送量25396.9万人次,增长3.7%。其中,铁路4144.6万人次,增长8.6%;公路20801万人次,增长2.7%;民用航空451.3万人次,增长9.1%。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45.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1%。其中,载客汽车128.1万辆,载货汽车16.3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115.1万辆,增长19.7%。

  沈阳与国际24个城市、国内77个城市(地区)通航。沈阳机场航线达到162条,其中国际航线27条,国内航线135条。运输飞机起降9.6万架次,增长5.6%;机场旅客吞吐量1280万人次,增长5.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3.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邮政业业务总量17.2亿元,增长25.6%,其中快递业务7144.8万件,增长56.5%;电信业务总量146.6亿元,增长24.6%。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85.25万门。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50.5万户,下降6.8%。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45.4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43.9万户,新增28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162.9万户,增加10.2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161.4万户,增加10.3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30.2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26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按地区分,城镇零售额3369.8亿元,增长10.8%;乡村零售额200.3亿元,增长37.9%。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879.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69.6亿元,增长84.3%。分类别看,汽车类零售额455.9亿元,增长3.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242.2亿元,增长5.8%;中西药品类零售额261.6亿元,增长13.8%;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68.3亿元,增长1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55.6亿元,增长23.5%;日用品类零售额62.2亿元,增长10.8%;通讯器材类零售额86.6亿元,增长24.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34亿元,增长9.2%。

  全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6个,交易额1292.4亿元。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进口总额86.6亿美元,增长18.7%;出口总额71.4亿美元,增长2.1%。

  全年新签外商投资合同项目145个,合同外资额25.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1.4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0.8亿美元,增长6.3%;外派人员0.4万人次。

  八、旅游

  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65家,旅行社200家,星级饭店97家。全年旅游总收入10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021.5亿元,增长14.7%;外汇收入7亿美元,增长6.1%。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305.6万人次,增长10.7%。其中,国内旅游者8246.6万人次,增长11.1%;入境旅游者59万人次,增长7.3%。

  九、金融

  到2014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及网点1431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458亿元,比年初增长7.6%,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5208.3亿元,增长8.0%;本外币贷款余额10267.2亿元,比年初增长11.8%。

  全市证券营业部92个。全年证券交易额18464.4亿元,比上年增长45.4%。其中,股票交易额11693.4亿元,增长46.2%;基金交易额617.5亿元,增长83.2%。

  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424家。全年保费收入21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0%。其中,国内财产险保费收入67.6亿元,增长20.7%;人身险保费收入142.7亿元,增长58.9%。全年赔付及给付支出76.9亿元,增长30.9%。其中,国内财产险赔款支出37亿元,增长16.7%;人身险赔付金额37.6亿元,增长43.2%。

  十、物价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2。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6,消费品价格指数102.5。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4.7,烟酒类指数100.5,衣着类指数10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99.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102.8,交通和通信类指数10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99.7,居住类指数101.0。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98.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指数96.9,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同比销售价格指数92.2。

  十一、财政及税收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5.5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税收收入610.2亿元,下降6.3%。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85.2亿元,增长30.4%;营业税164.8亿元,下降15.8%;企业所得税83.5亿元,增长2.3%;个人所得税21.4亿元,增长8.1%;土地增值税65.9亿元,增长12.6%;耕地占用税26.4亿元,下降31.4%;契税38.6亿元,下降38.4%。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14.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2.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1.0%,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2.1%。

  十二、县(市)经济

  2014年,四县(市)实现生产总值1347.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2.8亿元,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1455.5亿元,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9亿元,增长1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4亿美元,下降5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3亿元,增长1.1%;地方税收收入79.2亿元,下降0.3%。

  十三、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城建投资完成308亿元。地铁9号线和10号线、沈铁城际铁路(沈阳段)、沈阳南站等项目建设加快,谟家堡跨三环桥、东望街延长线建成通车,长客西站、长客总站综合交通枢纽投入使用。加快立体公共停车场、行人过街设施建设,完成智能交通指挥平台建设。实施市区老旧泵站、积水点改造。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拆除20吨以下锅炉房134座,完成新沈北热电等8家电力企业脱硫、脱硝改造和97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91天。加强辽河、浑河、蒲河等重点流域治理,开展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顿,1座新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开展超坡地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推进三四环沿线生态绿带建设,全年植树造林面积8665公顷。积极推进城乡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老虎冲垃圾场渗沥液处理设施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涉农区县(市)全部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年末城市公交运营线路223条,其中新开、调整公交线路26条,延时16条;增加运营里程74.3公里,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到4170.6公里;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30台,其中清洁能源车辆130台;更换公交站牌300个,改造候车廊400个。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11.5亿人次。地铁1、2号线运营里程达到541.3万列公里,客运量25775.2万乘次。浑南有轨电车共完成运营里程202.6万列公里,客运量519.2万人次。年末全市出租汽车18929辆,其中市区(不含苏家屯区和沈北新区)17844辆,年内更新出租汽车1880台,全年客运量53455万人次。

  加大市政设施养护力度,沈河区“先予处置”城市维护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广。完成131公里供水管网、107公里供热管网改造及4处热网互联工程。全市供热面积达到2.68亿平方米。全年供水量5.72亿吨。年末市区道路总长度3806.1公里,总面积8413.3万平方米。路灯24.6万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78%,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10平方米。

  十四、科学技术与教育

  2014年末,全市拥有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08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26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71个,其中国家级14个。全年市以上登记认定的科技成果237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216项。应用技术成果中,达到国际水平123项(国际领先13项,国际先进110项);达到国内水平70项(国内领先53项,国内先进17项)。软科学成果及基础理论成果21项。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139.3亿元。专利申请1504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963件;专利授权666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56件。

  2014年末,全市普通高等院校47所(含独立学院5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1.4万人,在校生40万人,本、专科毕业生9.7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1.5万人,在校研究生4.3万人,毕业研究生1.4万人。普通中学299所,在校生27.5万人;普通中专37所,在校生5.1万人;职业高中44所,在校生2万人;技工学校31所,在校生2.2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7.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16.3%。小学295所,在校生35.1万人。小学适龄人口毛入学率112.3%。全市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94.1%。

  十五、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万场,参与群众达1592万人次。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2700场次,组织公益性文艺演出700场;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推出图书流动站、流动博物馆“四进”等活动。成功举办了中国沈阳首届合唱音乐季、第十三届沈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朝鲜族民俗文化节、“同一蓝天·沈阳有爱”外来务工人员定向文化知识讲座和“中国梦我的梦”全市农村文化系列活动。现代京剧《将军道》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现代评剧《月清》获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金奖。

  2014年末,全市卫生机构2174个(不含村级卫生组织)。其中,医院207个;卫生院11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6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2个;卫生监督所12个。年末实有病床5577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0981人,其中执业医师22247人,执业助理医师1568人,注册护士26097人。

  在仁川亚运会上,我市11名参赛运动员荣获3金、4银、3铜的优异成绩;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我市一举夺得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个第一和精神文明奖;在2014年男子步枪世锦赛上卧射打破一项世界纪录。全年累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100场次,参与群众达413万人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000名,国民体质监测人数达2万余人。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量达13亿元。

  十六、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4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20元,比上年增长9.1%;人均消费支出24223元,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5元,增长10.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360元,增长12.7%。

  到2014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35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9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7.58万人,减少0.0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57.9万人,增加0.0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33.85万人,增加10.96万人;失业保险138.3万人,增加4万人;工伤保险186.8万人,增加9万人;生育保险292.52万人,增加8.22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农民105.76万人;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参保人数19.58万人。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取消医疗救助最大封顶限额和定点医院限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8.18万人,参合率99.2%,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00元。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1972元,比上年提高194元。失业保险金人均支出标准为每月965元,与上年持平。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市区和开发区1300元,四县(市)1050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九城区每人每月540元,四县(市)每人每月46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九城区每人每月315元,四县(市)每人每月255元。

  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1亿元。其中,城市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9亿元,5.2万户、8.3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2亿元,3.4万户、6.1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363户、0.7万人享受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4014户、0.9万人享受农村低保边缘户救助。

  新增50个社区日间照料站。到2014年末,全市养老机构171个,涉老床位3.8万张,入住养员1.5万人。

  全年福利彩票销售22.09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6.2亿元。全年共募集慈善资金1380.8万元。

  十七、人口与就业

  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8.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36%。户籍人口730.8万人,增长0.51%。其中,市区人口528.4万人,县(市)人口202.4万人;男性人口362.2万人,女性人口368.6万人。人口出生率9.87‰,提高1.87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107.9;人口死亡率7.93‰,提高0.0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94‰,提高1.82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8.46%。

  年末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153.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其中在岗职工142.2万人,增长0.5%。在岗职工中,国有经济单位62.4万人,增加2.8万人;集体经济单位4.1万人,减少1.2万人;其他经济单位75.7万人,减少1万人。在岗职工产业分布,第一产业0.3万人,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64.8万人,增加0.2万人;第三产业77.2万人,增加0.5万人。

  全年新增实名制就业21.4万人。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0.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3%。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县(市)经济统计口径为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市。

  5、卫生系统统计口径调整,剔除重复统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变化较大。

  6、入境旅游者统计口径调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