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 -> 执行情况
抓实乡村振兴硬举措 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时间:2020年03月25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0年03月25日

  核心提示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三农”事业平稳发展?怎样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最新部署?如何创新举措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硬任务?

  近日,沈阳市召开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对全市“三农”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再动员、再部署。明确抓好“三农”工作的五大重点任务——

  抓脱贫攻坚,务求实现决战决胜;抓乡镇建设,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抓乡村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抓环境整治,改善农村整体面貌;抓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春天孕育着无限生机,农村蕴藏着无穷潜力。今年沈阳“三农”工作怎么干,农村工作会议指明了方向,标示了路径。让我们共同肩负起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富美乡村的时代重任,只争朝夕、善作善成,确保为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时代贡献。

  2020年,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将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充分发挥市委农办牵头抓总作用。市委农办将结合落实中央1号文件、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重强抓”等任务,逐条系统梳理,提出“一揽子”农业农村工作任务清单,做到“一单位一清单”,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实施挂图作战,以工程化、项目化方式推进。实施“月调度、月通报”,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绩效考评,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全力抓好乡村产业发展。突出稳产保供,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按照“两个不低于”要求,全力抓好粮食生产,落实支持政策确保生猪生产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强化招商引资,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稻米、生猪等10个优势产业链。制定资金、项目和土地等支持政策,推进中心镇建设;按照“专业村+电商村”发展的思路,出台3年行动方案,推进“一村一品”专业村向规模化、品牌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在全市乡村形成镇村联动发展的格局。

  全力抓好乡村治理。补齐乡村治理短板,推进沈北新区开展国家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探索沈阳市乡村治理新路子、新模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向乡镇村延伸,落实领导干部包村联户制度。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试点,建设信息共享的“三农”大数据体系。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在全市1523个村开展“三清一改”,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抓实绿化硬化亮化“三化”工程,创建135个省级美丽示范村。坚持室内水冲为主的改厕模式,11月底前完成改厕8.3万户。

  全力抓好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激发农村各类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重点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支持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发展休闲农业和餐饮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任务。建好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全覆盖。

  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四不摘”,坚持标准不降、投入不减、工作不松。开展好大普查、大排查。重点瞄准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的613人和相对贫困的1243人,实施资产收益项目扶贫,发展“飞地经济”扶贫,强化“五个一批”等措施,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为零。

  沈北新区 聚焦“三农”重点环节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环境和治理“两手抓”“两促进”,凝神聚力,真抓实干,2020年沈北新区聚焦“三农“重点环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抓好四项重点工作。

  着力推进“三块地”改革。将“三块地”改革作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向土地要空间、要效益。农用地加快确权颁证,着力引入农业法人主体、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体建设用地加快入市进程,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加速推进腰长河锡伯文化小镇试点建设;宅基地以“三权分置”为主线,重点发展民宿经济和开展土地增减挂钩,启动单家村稻梦民宿小镇建设。“三块地”改革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同步进行。以新城子为核心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因地制宜合村并镇,推动农村梯次城镇化。

  加大力度推进乡村治理。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村民自治组织、自治制度和网格化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厕所革命”任务,推进全域四级垃圾处理体系建设。

  着力加强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补齐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短板。推动中心医院、盛京医院沈北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延伸,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做到一村一标准化卫生室,实现村民“小病不出村、大病基本不出区”。

  大力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将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作为“三农”工作的政治保障。坚持“能人治村”,通过“内选”“外引”“下派”“返聘”等措施,从致富能手、经商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中,选任一批农村党组织书记,并实现农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

  新民市 全力打造工业制造强镇

  新民市将坚定不移抓好项目建设,围绕全力打造工业制造强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突出项目牵动,加快集群集聚。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实施以镇内园区为主、周边工业小区为辅的“园区+工业小区”布局模式。落实好中小企业园、发动机缸体缸盖等26个项目。立足“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联动”的发展格局,全力抓好专业村建设。启动红旗堡朝鲜族民俗旅游村和万亩“粮经旅”水稻示范区项目,打造民俗专业村,探索发展工业专业村。

  完善基础配套,提升承载能力。以解决难度最大的土地问题为突破口,抓好必要的配套建设。在已征地350亩基础上,安排水田占补指标,启动村庄试点拆迁,今年再新征和盘活土地800亩,用于落实主导产业项目。坚决破解交通瓶颈,打通胡台至沙岭工业园、接入开发大道的两条直通路,力争年底前完成基础建设。

  持续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全镇试行省级开发区审批权限和“飞地经济”政策,实行绩效工资和即时奖励,对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方面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都将纳入奖励范围。承接新民“三放一减”审批分中心试点任务,134项审批服务事项本地办理。

  法库县 壮大“3+1”主导产业

  创新思维,聚焦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抓实项目工作,着力推进园区等载体建设……法库县围绕“3+1”工程,集中发力,有力推动县域经济取得新进展。

  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主导产业贡献度。加快陶瓷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建筑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通航产业依托通航高新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壮大核心产业。加速引进“辽育白牛”全产业链以及年产40万吨鲜奶为驱动的奶牛全产业链关联项目,建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文旅“五大板块”以推进贵澳农业文旅休闲观光项目等为抓手,建设一批关联性产业项目。

  聚焦项目工作,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招商引资,利用全民招商体系、实施“6511”工程、发展“飞地经济”、开展网络等多种方式招商。加快春节前签约的13个和“云签约”9个亿元项目转化落地,再签约一批新项目。

  做优发展载体,形成多元发展新格局。完善优化开发区平台,着力将专业村打造成为拉动全域统筹发展的良好载体。做强中心镇,一手抓产业一手抓生态,推动十间房国家级通航特色小镇和通航产业园融合发展,加快通航产业、低空旅游、现代休闲农业三者互为促进。

  康平县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狠抓任务落实……康平县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突出产业支撑,全县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未来,还将继续优化扶贫产业,增强内生动力。

  坚持产业引领,增强造血功能。加快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继续发展扶贫车间项目,积极推进“四小经济”等到户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实施资产收益、到户产业、危房改造等项目。通过产业发展,力争年底前全县有实体项目的行政村达到80个。

  坚持精准发力,提升脱贫质量。强化党建引领,以贫困村为重点,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培养成“两委”班子成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发挥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作用,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措施。

  坚持脱贫攻坚“回头看”,开展分片包户“再走访、再核实”活动,确保建档立卡数据精细精准。坚持立行立改,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形成问题清单,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坚持动态管理,聚焦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已脱贫人口,加强动态监测,坚决防止返贫。

  本版稿件由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娜 通讯员 杨柳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