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在“2023年沈阳市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上半年工作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天东介绍了“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方面的相关情况。马天东说,年初以来,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会同10个部门组成民生保障专项推进组,围绕深入实施“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民生工程和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5个方面,形成42项具体举措,真正让人民群众体会到党始终在我们身边。
大力实施舒心就业,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增效
实施舒心就业进高校、进企业,组织各类校园招聘会227场,吸引来沈留沈9.6万人。成功举办“博士沈阳行”等活动。开展面向重点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招聘会136场,提供岗位4万余个。实施舒心就业进社区、进村屯,将20余万条岗位信息延伸到社区,打造舒心就业示范社区89个。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8.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万人。实施舒心就业进都市圈、进直播间,举办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组织参会企业139家,开展直播带岗522场,发布9429家次企业招聘信息,提供精准就业服务13.5万人次。持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府+银行”模式,目前,已扶持创业带头人2077人,带动就业1.4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亿元。
持续推进幸福教育,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扎实开展“双减”巩固提升行动,在省内率先开展“名师在线”公益课堂,为10.1万名学生免费线上辅导答疑,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96%。有序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以“安全、健康、乐学、成长”为主线,出台《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推进134个改革项目。稳步实施幸福教育进社区(村屯),建成市级社区幸福教育课堂示范点71个、村屯幸福教育课堂162个。组建8152人专兼职教师队伍,采取“居民点单、社区统筹,按需筹划、多元送课”的方式,为“一老一幼”等不同群体累计送课6.9万课时。
加快打造健康沈阳,全方位守护人民健康
高标准开展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行动,提前完成23个医联体组建,将辖区内城乡居民均纳入网格化管理,派遣两批600余人次实施对口支援,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高水平实施健康沈阳进社区(村)行动,组建2053个家庭医生团队,覆盖全市所有社区(村)。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全市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94.3%、床位设置率86.4%。高质量推进DRG支付改革国家示范建设,目前,全市368家具有住院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应用DRG管理,52家医院实现病组、险种实际付费,模拟付费医院增加到51家。
全力做好品质养老,做深做细养老服务保障
提供“量身订制”式服务,构建居家养老新场景,在全市1153个社区中,已为580个社区提供政府购买“点单式”居家养老服务。聚焦“一刻钟”服务半径,展现社区养老新面貌,全面启动品质养老进社区、进村屯行动计划,目前已完成327个社区和301个村屯的培育工作。开展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建成幸福长者食堂307个。释放行业发展“集聚效应”,打造机构养老新亮点,以星级评定推动养老机构在硬件设施、照护水平、服务标准等方面对标达标,目前全市共有星级养老机构103家。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实施失业保险助企纾困和养老金扩面增效行动,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781.8万元,惠及805户企业,涉及新增就业人员5212人。为180家企业开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政策宣传,完成灵活就业新增参保人数1.1万人。提升困难群体社会救助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3.5%,达到每人每月793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1226元。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上半年,政府全额资助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员等10万余名困难群众参加居民医保,确保应参尽参、应保尽保。
马天东说,下一步,市委组织部将会同相关责任部门,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推动解决一批民生领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让全市人民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梁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