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政务要闻
寓支持于监督之中 让监督更有力成效更显著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2019年履职成果系列报道之二
时间:2020年01月03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0年01月03日

  2019年召开常委会会议7次、主任会议12次,组织专题询问1项,开展执法检查和集中视察调研14次……一连串记载着工作成果的数字,印证了市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中走过的坚实足迹。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寓支持于监督之中,聚焦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为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贡献人大力量。

  聚焦发展重点实施监督

  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部署,将“优化法治环境、发展民营经济”确定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人大常委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各方共同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良好法治环境。”这是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人大机关各部门的思想共识。去年2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邀请“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民营企业代表进行座谈,拉开了监督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序幕。

  常委会把“打造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良好法治环境 ”作为主任会议组成人员重点督办的“一号建议”列入工作日程,由4个专门委员会联合督办,采取召开座谈会、调研视察、明察暗访、现场督办等10种方式,持续推动落实。为加强营商环境监督,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广泛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通过“监督快线”提出意见、建议,积极参与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在一整套监督“组合拳”的有力推动下,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全市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财政的钱该怎么花?人大如何代表人民管好“钱袋子”?为进一步加强财政预决算审查,常委会去年首次开展了隐形债务专项监督,依法督促政府强化预算刚性约束、规范融资行为、管好用好债务资金、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常委会还首次建立了国有资产报告工作机制,使国有资产报告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和切实保障。” 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李长斌说。

  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多次组织视察重大项目建设,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创新主体培育、会展服务业发展、对外开放等专项工作报告,全力推动沈阳振兴发展。

  紧盯治理难点实施监督

  执法检查是人大行使监督职权的法定形式和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法律贯彻实施、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为使《水污染防治法》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去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对《水污染防治法》在我市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为了增强本次执法检查的实效性,我们结合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问题,列出5项执法检查重点,给检查组提供参考。”市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孙晓光说,“常委会还对执法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形成执法检查报告转市政府办理,全面督促政府完成问题整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推动建设美丽沈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常委会还就加强城乡绿化工作作出了决定,对加快生态修复、加强绿化执法以及加大绿化管理力度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还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再生水利用、“大棚房”专项整治、农村“厕所革命”等工作,多次组织调研视察,督促和推动相关工作,加快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围绕民生热点实施监督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去年8月28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针对市人大代表反映比较集中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专题询问。会上,13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围绕落实养老服务政策、推进医养结合、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等方面工作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询问。市发改委、教育局等11个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现场答复。这次专题询问对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加强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交通拥堵作为大城市普遍的“城市病”,不仅困扰群众出行,也影响城市运行,考量着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在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关于加大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力度,统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议案》被确定为大会议案。市人大常委会对议案办理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办理工作汇报,组织专题视察调研,推动政府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全力抓好工作落实,治理交通拥堵解决“出行难”取得明显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关注医疗卫生、教育、食品安全、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热点问题。一年来,在常委会的持续监督推动下,许多民生实事有了积极进展,基层医疗保障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现代化的120急救指挥中心即将投入使用,第一批老旧小区成功加装电梯,更多校园体育场馆资源面向社会开放,“菜篮子”供给更加安全丰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得到增强。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郭宏颖 通讯员 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