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办公厅文件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沈阳市农村问题户厕分类整改实施方案的通知
沈政办发〔2021〕4号
2021年04月19日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相关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农村问题户厕分类整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沈阳市农村问题户厕分类整改实施方案

  为切实推进我市农村问题户厕分类整改,根据党中央关于推进“厕所革命”决策部署、中央领导同志相关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沈阳农村地区问题户厕整改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汲取教训,全面彻底排查,从严从实整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农村“厕所革命”这项民生工程抓好抓实,确保农村“厕所革命”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二、工作目标

  按照“问题不查清坚决不放过、责任不落实坚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坚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坚决不放过”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到全面改、分类改、限期改、迅速改、系统改,全力推动整改率、达标率、满意率均达到100%,确保整改后实现户厕能用、好用、长期用,把好事办好,让农民满意。

  三、基本原则

  (一)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户参与。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真实意愿,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让农民全程参与,在整改中让农民有充分的选择权,引导农民投资投劳。

  (二)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协调推进。充分考虑各涉农地区自然禀赋和农民住房条件,统筹供水保障和粪污处理,与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等一体设计、一体推进,努力打造北方高寒、干旱地区农村“厕所革命”的样板。

  (三)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整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明确整改目标任务,科学细化整改实施方案和技术导则,分类分步整改,不搞一刀切,做到“一户一策一案”。

  (四)坚持建管并重,确保长效管维。做好建管衔接,建立管护体系,完善管护制度,建立多元化运维模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改厕后续管理维护,形成管护长效机制,确保农村户厕能用、好用、长期用。

  (五)坚持试点先行,积极稳妥推进。坚持试验试点先行,持续开展适用技术试验,待技术成熟、群众认可后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广泛推广应用,防止贪大求快、盲目推进。

  四、整改措施

  截至2021年2月21日,共排查农村户厕149676座,不能正常使用的户厕72397座,其中不能用的户厕42043座、不好用的户厕30354座;可以正常使用的户厕77279座,其中不会用及不愿用的户厕22226座。

  针对农村户厕不能用、不好用、不会用、不愿用四类问题,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发动群众四方面深入查摆原因,以实现无害化为核心,以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为前提,根据问题户厕类型精准选择整改措施,根据问题户厕数量合理安排整改计划,分类分步实施整改。

  (一)不能用的户厕(2021年4月底前,完成关键部件、施工企业和第三方监理招投标,并完成整改率5%;5月底前,完成整改率20%;6月底前,完成整改率40%;7月底前,完成整改率60%;8月底前,完成整改率70%;9月底前,完成整改率80%;10月底前,完成本年度“回头看”;2022年6月15日前,完成100%提升整改;6月30日前,完成“回头看”)。针对不能通过维修恢复正常使用的地基下沉、过粪管安装错误、年久失修风化、地下水位高于罐体、埋深不够造成冬季结冰、厕房倾斜严重、厕房损坏严重、雨水倒灌、瓮体损坏、瓮体无法清掏等问题,整改措施为:对问题户厕实施提升整改,具备室内水冲条件的推荐提升为室内水冲三格式、下水道水冲式等农村户厕建设类型;不具备室内水冲条件的,如墙壁裂缝、土坯房、室内无空间建卫生间、室外无空间安装化粪池、地下水位高或山石地、缺水、贫水、厕房温度不达标等,采取室外双池交替式等农村户厕建设类型,在试验试点基础上进行整改提升。各涉农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选择无害化处理模式,推荐独立式三格式、下水道水冲式、小型污水处理站式等适用模式,探索粪污土地处理场模式。

  (二)不好用的户厕(2021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率30%;5月底前,完成整改率50%;6月底前,完成整改率70%;7月底前,完成整改率90%;8月15日前,完成100%维修整改;8月31日前,完成“回头看”)。

  1.针对设施损坏、不符合标准、安装不合规等问题:厕房自身质量缺陷造成的倾斜破损,厕房面积偏小、门窗和通气孔损坏、门向内开,穿墙进粪管未加套管及保温措施;便器损坏、不符合技术要求,进粪口口径小,固定盖板和活动盖板不符合标准要求;排气管缺失、无固定装置、无防雨帽或防雨帽不合格;双瓮漏斗式厕所后瓮清粪口盖板缺失、封闭不严、高度不符合要求,进粪管与瓮体口不垂直;双池交替式厕所化粪池单体不足0.6立方米等,整改措施为:各地区参照《沈阳市农村问题户厕维修技术方案》,逐户开展维修整改。

  2.针对室内厕所供水不持续不稳定、无隔断、冬季结冰等问题,整改措施为:建议增加供水频次及时长,增设室内蓄水箱,增加自备井和自吸泵,增加隔断,外墙增加保温板、增盖塑料暖棚、铺盖秸秆等。

  3.针对清掏不及时等问题,整改措施为:完善后期管理和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强化管护队伍,组织开展日常清掏和冬春两季集中清掏。

  (三)不会用的户厕(2021年4-5月,集中分类培训;6月30日前,完成阶段性培训整改;7月15日前,完成“回头看”;长期培训)。

  1.针对农户对室外双瓮厕所在使用前不懂得注水等问题,整改措施为:通过集中清掏粪污对户厕进行重新启用,并由技术人员、工作人员入户一对一指导农户对第一瓮加水至过粪管下端端口处。在厕房适当位置粘贴使用说明。

  2.针对不会规范使用室内水冲厕所,乱丢杂物等问题,整改措施为:组织人员逐一入户发放《致广大妇女和家庭的一封信》、农厕使用手册并进行讲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成厕所使用须知,并粘贴到厕房醒目位置。

  3.针对农户不懂得清掏等问题,整改措施为:入户讲解何时清掏、如何清掏、注意事项及成立相应运维体系、完善运维办法,确保运维有效。

  (四)不愿用的户厕(2021年4-5月,集中宣传引导;5-6月典型示范引导;8月31日前,完成阶段性引导整改;9月15日前,完成“回头看”;长期引导)。针对不习惯使用改后厕所、厕所改做他用、不舍得用、厕所暂未使用等问题,整改措施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妇女、志愿者队伍等作用,深入农户宣传“厕所革命”理念,选树先进典型,开展示范观摩等活动,探索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引导农民改变如厕习惯。

  (五)其他问题。针对无人居住及列入征收计划等问题,整改措施为:针对无人居住问题,建议由村委会备案;针对列入征收计划问题,建议参照不好用、不会用、不愿用整改措施及时限实施整改。

  五、主要任务

  (一)统筹规划设计,制定技术标准。结合我市高寒、干旱、农户房屋条件等因素,科学规划整改技术路线。

  制定技术标准。3月底前,市农业农村局要制定《沈阳市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运维技术导则》、《沈阳市农村下水道水冲式户厕建设运维技术导则》、《沈阳市农村双池交替式户厕建设运维技术导则》、《沈阳市农村问题户厕维修技术方案》、《农村户厕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指南》、《农村户厕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等技术标准,并做好对各涉农地区的技术指导工作。各涉农地区要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技术导则。

  (二)加强建设管理,全面推进整改。坚持质量优先,进度服从质量,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满意一个。

  加强施工组织。4月初,各涉农地区要启动关键部件统一采购工作,化粪池产品需提供10年质保;开展施工企业招标工作,同步招标第三方监理;建立农户、县乡村、监理共同参与的全流程监管机制,有效利用农村改厕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发挥村网格员作用,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组织开展培训。3月底前,市改厕整改工作专班负责做好对各涉农地区领导干部、改厕工作人员、改厕技术人员的政策、技术等方面培训工作;4月初,工作专班负责组织市信息中心对市、县、乡和村四级信息操作员,施工、监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的操作培训;4月初至中旬,各涉农地区负责举办农村改厕技术培训班,做好乡镇(街道)、村(社区)改厕工作人员、改厕技术人员、教育宣传骨干、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的政策和技术培训工作。3月底前,完善市级专家团队,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与咨询,解决疑难问题;4月初,各涉农地区要完善农村改厕技术专家团队。

  (三)建立运维体系,确保长效运行。树立“三分建设、七分管护”的理念,建立健全管护体系,强化专业管护队伍建设。

  健全管护体系。4月初,各涉农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县管护中心、乡管护站、村管护队”的农村户厕三级运维体系,完善后期管理和运行维护办法,建立常态化、多元化运维模式,开展清掏服务和户厕维修。

  开展立改立用。4月初开始,各涉农地区要定期组织开展农厕“清理厕房杂物、清掏厕所粪污、清洁厕具卫生、改变陋习”的“三清一改”活动,实现立改立用。

  推动资源化利用。各涉农地区要积极引导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化服务队伍,将农村户厕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农村庭院经济、农业绿色发展相结合,就地就近就农利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粪液、粪渣、粪皮。探索粪污土地处理厂模式及农村户厕粪污与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同步推进的模式。

  (四)充分发动群众,促进会用愿用。切实加强宣传发动,让农民群众掌握更多卫生防疫、文明如厕、厕所运维常识,提高文明卫生意识,推动“厕所革命”理念深入人心。

  开展宣传活动。3月底开始,以推进农村户厕问题整改为主题,市委宣传部和市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局、妇联等相关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各涉农地区要组建由县乡村党员干部、村网格员、巾帼服务团等为成员的农村改厕宣讲队伍,开展进村入户宣讲活动。利用村务公开栏、社区宣传栏、村广播、大喇叭、LED显示屏等多种形式,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

  推动典型示范宣传。实行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大力宣传推广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维护、发动群众等方面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及时将试点成果转化为农村改厕问题整改的有效措施。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彻底整改存在的问题,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整改的评价标准,努力补齐这块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落实条抓块保。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牵头抓总作用,专项开展整改工作;卫生健康部门要做好技术指导;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对财政资金使用实施“穿透式”监管;生态环境部门要配合做好农村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的有效衔接;水行政部门要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农村户厕用水;市场监管部门要对农厕相关产品质量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涉农地区要落实属地责任,县乡村要形成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层层压实责任,群策群力做好整改工作。

  (三)扎实推进整改。各涉农地区要根据户厕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整改实施方案和技术导则,科学确定整改时限,细化整改举措,明确时间节点,建立问题户厕整改台账,逐户销号,确保问题户厕全面整改。

  (四)强化信息赋能。将整改全流程纳入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厕所现状、农民意愿、技术培训、改厕规划、年度计划、招投标资料、竣工报告、验收报告、监理报告、检查督导记录等档案内容实施数字化管理,做到一户一档、一村一册。

  (五)全程督导检查。实施专业督导、专项督导、通报制度相结合的督查工作机制。督导组要加大专项检查、明查暗访、随机抽查力度,对户厕整改工作开展全面督查督导。要建立专业督导队伍,对整改工作中的建设管理、施工材料和质量、技术规范执行实施督导,并反馈和通报情况。要建立通报、督办和台账制度,实行日调度、周报告,严格落实“一把手”签办制度。要对整改不到位、进度缓慢的地区和部门予以通报,将整改情况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内容。

  (六)推行信息公开。整改全过程要做到应公开尽公开,确保农民群众知情权,让群众知晓、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改厕。坚持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及时发现纠正改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七)组织开展“回头看”。各涉农地区要完善村自查自纠、乡交叉互检、县全面检查、市全面核验的“回头看”制度。市农业农村局要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实地调查评估,及时通报结果,督促各涉农地区查缺补漏再整改。

  (八)做好工作总结。各涉农地区要于2021年4月30日、6月15日、9月15日、12月15日前,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整改工作阶段性进展情况;于2022年7月5日前,形成各地区全面整改工作报告,并总结改厕模式、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模式、运维模式、宣传发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试点示范经验,打造北方高寒、干旱地区农村“厕所革命”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