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 -> 工作信息
夯实科技创新底座 拓展融合应用场景
“沈阳机器人”撬动制造业智变升级
时间:2025年10月16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5年10月16日

  在沈阳飞鱼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鱼机器人)的生产车间里,一台白色智能机器人正精准执行晶圆搬运任务。现场工程师介绍,这台“洁净搬运专家”采用业界首创的“双引擎”控制系统,能同时控制一台移动机器人和两台机械臂,协同作业更高效,实现了高洁净环境下的全程自动化。

  这家成立于2022年5月的年轻企业,正是沈阳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支持的一家以特种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公司,飞鱼机器人依托自有的三大核心技术,深耕智能喷涂、燃爆作业、半导体、医药无菌等高价值领域,成为沈阳机器人产业链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把新兴产业牢牢抓在手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沈阳要想在未来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必须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牢牢抓在手上。面对产业结构偏重、竞争力不强的现实,沈阳正加快扭转这一局面,把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突出集群发展,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2年,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代表东北地区成为引领带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国家队”。集群拥有规上企业555家,涵盖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医疗器械、通用机械、电力装备等5条重点产业链。2024年集群完成产值850亿元,增长10.5%;2025年预计突破1050亿元。机器人产业作为其中的核心一环,2024年产值达138亿元,同比增长15%。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沈阳是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诞生了我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第一台水下机器人等多项“第一”。如今,这里汇聚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东北大学、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科研平台,成为机器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策源地。

  在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具身智能”成为热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展出的机器人实现了“精准抓取”与“灵巧操作”,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轮式人形机器人可自主完成物料搬运,联想展台的六足机器人灵活避障……这些机器人不再是“程序执行者”,而是具备感知、认知、决策能力的“自主决策者”。

  与此同时,政校企协同创新不断深化。东北大学仿生机器人“入职”海洋馆,承担水质监测、缸体清洁等任务;飞鱼机器人推出的洁净双臂复合机器人,正改变半导体领域“靠人工、易污染、效率低”的作业模式。创新,正从实验室快步走向生产线。

  从“单点突破”到“链式崛起”

  目前,沈阳机器人产业形成以浑南为核心,铁西、大东等多区联动的产业布局。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工业机器人链主企业,拥有专利700余项,产品涵盖工业、移动、特种等五大类近百种机器人。

  集群内,4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协同发力,推动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持续提升。华为东北亚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平台陆续落地,为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

  面向未来,沈阳将继续紧扣“创新引领、核心制造、传统赋智、服务支撑”方向,以机器人产业为重要抓手,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通过链长制统筹、专班推进、政策护航,沈阳正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高地。

  沈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先进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要着力点。沈阳将以机器人产业为突破口,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底座,拓展融合应用场景,优化产业生态体系,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