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 -> 工作信息
围绕五大领域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5年04月02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5年04月02日

  4月1日,在“决战决胜 勇于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田淑军介绍,“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沈阳锚定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排头兵的目标,系统谋划,靶向施策,围绕粮食安全、产业升级等五大领域,以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10项重点任务,全力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坚决维护粮食安全

  扛稳保障粮食安全首要担当,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16万亩以上,正常年景产量达到81.2亿斤。

  全方位夯实粮食生产根基,提质升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国债项目71.71万亩,推广黑土地保护工程300万亩以上,建设浑蒲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一批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15个以上,粮油作物良种繁育规模保持在10万亩以上。

  大面积提升粮食单产,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融合示范工程,实施康平玉米单产提升项目18.6万亩,实施沈北玉米等4个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县及康平产油大县国家项目47.7万亩,项目区增产10%左右。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发展食用菌、酸菜等“1+8”省市两级特色产业,打造酸菜之乡、肉鸡之乡、淡水鱼之乡、稻田画之乡。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引进番茄、黄瓜等20个优新品种,集成与示范推广设施蔬菜绿色低碳高效技术,新改建高标准种植设施9000亩、辽中昊明禽业等大型规模养殖场5个。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体发展“乡村+”文体旅、康养等业态,休闲农业营收增长5%以上。

  实施“四个一批”专项行动,谋划精深加工等产业转型项目40个、对接京津冀等招引项目40个、开工建设蓝莓超级工厂等项目60个、竣工投产添味食品等项目20个,高质量举办酸菜大会、食品产业大会。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实施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为抓手,提质扩面“和美庭院、和美村屯、和美田园”,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9条,打造具有沈阳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实施农村环境净化整治行动,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协同处理,涉农地区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55%。实施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800公里,农村地区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提高6.5%。深化“三美”建设,建设和美庭院5000户、达标省级美丽宜居村100个、提升和美田园20个。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稳妥开展沈北、浑南、苏家屯等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三十年村级试点,推动9个涉农地区按照延包计划,梯次做好延包准备,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总体顺延、保持稳定。

  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国家试点,与北京、成都等多地共享信息、资源,交易量突破2000宗。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广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产业联合党委、村企和村社对接等,发展20个强村公司,实施62个扶持项目,推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占比达到40%以上。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加快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培育壮大装备制造及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构建“1+8+N”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县域开发区进位争先,提质扩面辽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区18园”产业核心承载区。做大做强中心镇,打造一批具有沈阳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和农业小镇。深化“1+1对1”城区对口帮扶,11个结对地区力争策划储备对口帮扶项目120个以上,开展帮扶事项60项。

  实施促农增收行动,聚焦农民“四项收入”增长,开展“春风行动”,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万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