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铁西区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将实施“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及“12+1”赛道作为主要路径,强力推动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第一名,经济总量稳居全市首位,展现了全市经济“压舱石”的铁西担当,“新时代、新铁西”活力迸发。
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
深入实施“四个一批”专项行动,重点项目数量居全市首位,开复工项目505个,增长28%,其中,新建项目204个、产业项目422个、工业项目318个,占比分别为40%、84%、63%。资金争取精准发力,31个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国家级资金支持,总额达18亿元。新质生产力项目建设成果显著,汉京半导体等17个新材料、微控新能源等38个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强化全过程要素和服务保障,全速推动项目建成、投产、达效,贺利氏信越石英、本特勒产业园等148个项目竣工投产。
产业升级步伐坚实有力
实施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核心区三年行动,六大产业集群多点支撑,“7+12”产业园区增企扩园。高端装备占装备制造业的90%,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3.5%、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突破35%。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科学研究、软件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7%和9.1%。“工业+文体旅”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厂BA”、马拉松、泵道联赛等赛事火爆出圈,红梅文创园入选国家“文艺两新”集聚区。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突破
创新引领作用增强,开展“科技创新年”系列活动,举办常态化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260余场。新增高新企业120户、雏鹰企业35户、瞪羚企业15户,新储备汉京、顺义等潜在“独角兽”企业5户,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950户,科技型企业达到4500户。三一重装荣登“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入围数量占全省18.2%。北方重工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重组,沈阳工业大学获批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荣科人工智能等21项“卡脖子”技术成功攻克,180万吨乙烯三机等4个首(台)套产品填补世界空白。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深化对欧合作,扩大向北开放,举办“你好,沈阳(慕尼黑站)”“俄罗斯市长行”等经贸活动140余场。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货运总量突破2200万吨。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50%以上,高端装备等重点产品外贸订单增长12%。营商环境建设深入推进,“铁定办”品牌持续擦亮,落实优化政治生态和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行动举措288项,中德园“一条龙”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供需对接转化平台相继发力,经开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跻身全国前15名。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