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重大部署,为民政领域改革实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紧完善民政工作体制机制,以深化改革实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沈阳民政力量。
充分认识新起点上深化民政领域改革的重大意义
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改革开放以来,民政事业发展取得了系列制度和实践成果,民政服务对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我们要始终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到2029年,民政事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这都要求我们优化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创新和实化政策供给,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是破解制约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瓶颈障碍的关键所在。当前,民政事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坚定不移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着力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老龄工作大格局。繁荣老龄产业消费市场,培育壮大“银发经济”。落实老年人出行、就医等优待政策,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良好氛围。做实品质养老工程,全力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生活圈,深化医养结合,加大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创新提升潜心识别、精心施策、暖心关爱、恒心相伴、同心守护“五心”救助工作法,开展精准救助、高效救助、综合救助、服务救助、温情救助“五项工程”,深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与防返贫监测衔接,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完善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推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取得实效。
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更好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正向作用。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机制,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推动社会组织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社会组织服务功能,大力营造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行业协会商会转型升级,高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激发慈善组织内生动力,畅通多元慈善帮扶渠道。以数字化发展赋能慈善组织建设,推动传统方式与现代慈善融会贯通,提高慈善募集能力,丰富慈善募捐形式,强化慈善项目运作,提升慈善募捐效率和项目管理水平,推动慈善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扩大慈善事业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