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已入秋,奋进无稍息。日前,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北方药谷生物药国际CDMO基地二期项目A阶段工程正式投产,中车电动沈阳基地同日实现首车下线。铁西区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积势蓄能。
9月23日,铁西区人民政府区长赵永圣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铁西区紧紧咬定“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力争沈阳经开区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当好沈阳实现‘三个一’目标的主力军”三大目标,坚持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企业、大抓园区,在“谋、招、立、推、建、产”上攻坚发力,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工作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升”,项目工作取得新进展,呈现出“多、快、新、优、全”的显著特点,夯实项目“压舱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数量多。目前,铁西区谋划项目456个,获批上级专项资金项目20个,已争取到位资金16.9亿元;储备国能生物发电等重点项目436个,同比增长28%;实现微控新能源产业基地等开复工项目405个,同比增长30%,其中润邦达美汽车供应链产业园等新开工项目160个、占比40%,开复工项目数量居全市首位。
——建设快。汉京半导体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于今年一季度开工,历时仅6个月,车间厂房主体封顶;华翔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历时仅一年四个月,完成投资进度的80%,即将试生产;中车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当年开工建设、当年竣工投产,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方向新。聚焦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谋篇布局,推进项目建设。实现宝马全新动力电池等36个新能源项目,东大和泰等18个新材料项目,铸研所特种钢等32个头部产业园区项目,三一重装智慧园区升级等86个智改数转项目开工建设,加速推进中国电信算力中心等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建设,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结构优。突出产业立区,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复工重点项目中铁西输变电智造园等产业项目占82%,三一重装智能矿车等工业项目占78%,北方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64%。切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文章”,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项目支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企业全。铁路信号、贺利氏、沈鼓集团等央企、外企、民企项目竞相落地,构建多元协同的发展模式,央地合作、对外开放、民营经济多点开花,汇聚优势资源和创新力量,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抢抓产业发展窗口期和项目建设黄金季,下一步铁西区将贯彻落实沈阳市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再提速,积蓄发展新动能。
谋划储备一批。聚焦“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领域超前谋划,围绕新基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等方向持续拓宽合作空间,再谋划项目超40个,全年力争谋划储备高质量项目突破500个。
签约落地一批。突出市场化、专业化招商,在重点地区继续增加招商专员。深耕主导产业,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资本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各招商部门分别负责一个头部企业、一个重点产业链、一所高校和一个科研院所,不断强链、补链、延链。确保完成新签约210个、新落地116个亿元以上项目的全年指标任务。
开工建设一批。全面压实领导包保责任制,实施专班推进,紧盯项目建设时序,做优项目服务和要素供给。加速推进米其林产能转换、沈鼓集团核主泵产能扩充、鑫山模具等一批项目开工,全年实现新开工项目175个;三季度提前完成全年开复工项目450个的目标。
竣工投产一批。集中力量破解项目建设难题,抢抓施工黄金期,确保项目按计划落成投产。加快推进贺利氏石英、荣信财富中心、大明电工自动化等项目,全年建成投产项目100个。
“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咬定目标任务,不打折扣狠抓落实、不讲条件迎难而上、不遗余力攻坚突破,继续以‘冲在前、扛大旗’的实际行动,为沈阳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贡献铁西力量。”赵永圣表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