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在“2023年沈阳市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上半年工作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上,新民市市长魏鹏表示,年初以来,新民市以“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市、冲刺全国百强县”为目标,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主要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顺利进入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前50强。
以产业项目为支撑 城市发展能级实现新突破
今年上半年,新民市项目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05个,总投资389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8个、总投资247.63亿元,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97.53亿元。
消费活力有效激发。启动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推出3条精品旅游线路。风筝大会、观鸟节、草莓采摘节等特色文旅活动常态长效开展,承办青春歌会决赛、铁人三项赛等区域赛事。
开放水平持续提升。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实施百万亩耕地托管经营,与北京首农和顺鑫集团合作推动北菜南运、净菜进京。
以三产融合为牵引 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造纸包印、食品医药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持续增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比达75.9%。新民酸菜制品产业集群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持续壮大农村电商规模,农产品和农资累计网络零售额均居沈阳市首位。“新民大米快递”被国家邮政局评为全国快递服务金牌项目。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241.15万亩粮田长势喜人,蔬菜产量实现45.6万吨,胡台新城获批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组建党群共富责任区和跨村产业联合党委,村集体纯收入超过10万元的达179个。全国农业企业联盟在新民市设立首家地区联盟,中国农业大学辽宁首家工作站落户。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 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100%。“12345”热线进社区实现全覆盖,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各类问题办结率达99.87%。
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新发展市场主体7545户,福来食品、东新药业即将步入10亿元阵营。建成跨境电商独立站,跨境电商交易额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数字乡村平台基本建成,21个应用场景陆续投入使用。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 城乡功能品质实现新提升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65项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全面实施,新民市获批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87.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及7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正在加速施工。
城乡服务持续完善。2022年农村居民煤改洁项目顺利完成。首批129套“保交楼”竣工交付。
以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为抓手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农村环境更加优化。升级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累计清理农村各类积存垃圾6万余吨,同步实现日产日清。开展59个美丽乡村垃圾分类试点。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改善水环境,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加速建设并将于年内通水。人工造林3500亩、补植补造1.8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正式运行。
生态建设提质增效。开展河流流域综合治理,辽河干流、养息牧河、秀水河防洪提升工程主体完工。辽河生态封育区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社会保障取得实效。打造舒心就业示范社区5个、村屯9个,创建“新民舒心就业直播间”直播带岗品牌。培育品质养老社区7个、村屯50个。
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实现新民市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全覆盖。推动“健康新民”进社区、村屯,家庭医生覆盖率达100%。完成26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辽西北传染病慢性病治疗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提升。培养1100名“法律明白人”,有效开展矛盾纠纷调解1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以上。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