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茸路一地可能出现燃气泄漏,具体位置已发送给你们,请立刻派人查看!”“收到!我们马上去现场处置!”近日,沈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中心发出预警。接到预警后,沈阳市燃气集团立即派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处置,成功避免了一起燃气泄漏事故。“目前,我中心通过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已成功化解了156起各类安全风险。”沈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中心负责人介绍。
精准融合 形成城市安全治理“一张网”
沈阳,作为全国18个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先后制定了《沈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数据建库规范》《沈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预警和响应规范》等13个标准规范体系,建立了1+17个监测预警工作运行机制,建成市、区、行业领域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分域分级开展城市安全体检,形成行业、部门和区域融合联动的城市安全管控“一张网”。今年,沈阳市创新开展“两平台一中心”融合运行模式,即数据互通的监测预警平台和应急指挥平台,业务一体化的监测预警指挥中心。中心坚持“一网统管”,建成管理对象、监测预警、事件事故、应急资源、应急力量、日常监管等专题库;通过物联感知平台,接入各类物联感知设备;通过视频融合平台,接入全市重点部位、重点路段、重要场所等视频,24小时不间断对各类数据进行自动感知,对发现的异常信息及时跟踪分析研判,实现预警处置闭环管理。
精准建模 建设城市安全治理“中枢庭”
聚焦提升城市安全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沈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中心系统谋划智慧应急专题场景,持续构建跨行业、跨部门、多灾种、多技术耦合预警模型,分行业、分领域、分专题、分时段对各领域进行动态监测、预警预报。在机理模型方面,构建了燃气蒸汽云爆炸、危化液池火灾、降雨过程、管网汇流等11个业务模型。在AI视频分析方面,构建了人员值班值守、管线施工破坏识别等九个分析模型。按照监测—研判—预警—派单—督办—评估—通报七个环节处置流程,实现“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功能目标,将平台打造成为一部城市安全体检“CT机”,做到每天把城市机体扫描一遍、把风险隐患排查一遍、把办结任务复核一遍、把处置效果评估一遍,不断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上线运行以来,累计汇集感知数据82.1亿余条,接收报警信息339万余条,发布预警8391条,及时提出风险防范建议,发布重点时段评估评价报告,为重点行业领域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提供精准服务。
精准感知 打造城市安全治理“雷达站”
沈阳市围绕城镇燃气、危化、交通运输、供排水、供热、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领域,推进全域覆盖感知网络建设。在城镇燃气领域,布设施工破坏视频和震动监测、餐饮场所可燃气体浓度监测、燃气场站浓度视频扫描监控等设施,通过AI视频分析,对全市高风险区域重点用气场所及中低压管线实施24小时安全风险监测。在危化领域,实现对全市涉重大危险源危化企业的储罐区、生产装备运行中的液位、温度、压力、可燃气体浓度等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在交通运输领域,动态识别全市客运班车、客运包车、危险品运输车辆的运行状态、行驶轨迹以及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违规行为。在供排水领域,在重点区域地道桥、污水处理厂、泵站、管线布设智能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排水主干线和泵站出入口的流量、水位和流速。在供热领域,实现管网压力、温度等参数及居民室内温度的实时监测。在森林防火领域,接入重点林区AI视频监控设备,精确定位火点。在地质灾害领域,实时采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实现隐患区域沉陷、崩塌、降雨、土壤含水率的实时报警。
沈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全面优化数字应急基础上,我们将锚定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探索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科技赋能路径,着力研发安全风险预报预警居民移动端,全力提升居民安全感指数。”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