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逶迤青山间,花鸟为邻碧云天。诗意的田园,代表着人们对绿色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回眸“十三五”,沈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品质升级,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更美。
11月23日,记者在丁香东湖公园看到,清风徐来,湖面上水波涟漪,环湖慢道建设,又向着百亩银杏林延伸。今年,像这样的市民公园沈阳新增了7座,水绿交融已成为沈阳生态环境建设的一大特色。于洪区城市建设局园林绿化科科长贾莹告诉记者,“这座公园是由两个湖区组合而成,湖区的形状就是像如意的玉佩,但对于丁香东湖公园来说,最大的亮点其实还是银杏林,这次我们总共栽植了2500株银杏。”
《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东山西水、一河两岸、一主三副”的城市空间结构。2017年,沈阳全力打造浑河两岸发展新轴线,在交通、生态、功能、设施四大方面进行系统化建设。不到一年时间,这条水绿交融的绿化生态带、特色风貌聚集的滨水景观带、多元功能并存的文化旅游带、才智要素汇集的经济活力带,很快成为沈阳的国际化名片。同年,以浑河为主脉,沈阳对12条河流水系开展水体整治,提升生态质量。
去年开始,沈阳又对南、北运河、卫工明渠三条城市运河展开综合整治,打造精美运河风景线。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运河水系工程指挥部部长张春涛告诉记者,这次运河改造主要是四项重点工程建设,首先是水体的综合治理,第二个是浑北环城水系慢道系统的建设,第三个就是运河全线景观的综合提升改造,第四项任务就是运河系统化智能化管理建设。
不仅是浑河和运河。在沈阳北部,蒲河两岸同步加快发展,短短两年时间,环境质量大幅升级,成为与浑河南北相对的生态廊道。沈北新区城市建设局局长詹鸿涛告诉记者,去年该区投资了一亿多元,对蒲河两岸的绿道进行了提升,建成了21.6公里的蒲河生态道,“今年我们为了改善蒲河的水质,把蒲河大面积清淤,新建了四个主题公园,整体形象又有所提升。”
与绿为伴是沈阳城市发展理念,围绕“三环、三带、四楔”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总体布局,“十三五”期间,沈阳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精细化治理,从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工程四方面发力,不断补齐短板、提升品质,城市生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截至今年底,沈阳绿地率将达到39%,全面达到小康社会建设标准。
明年,沈阳城区绿化项目和农村造林项目将实现早启动、早推进,新建改造16座公园、40块绿地,完成造林30万亩、6149亩棋盘山生态修复工程任务。同时,沈阳还将全面推进沈西北边界防风阻沙带工程,制定柳绕地区沙化土地治理规划,开展严重沙化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遏制土地沙化的发展趋势。围绕美丽示范村建设、中心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名村建设,开展“森林乡村”建设。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