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聚焦六稳六保 -> 工作动态
市残联打造监督平台和服务平台 提升残疾人获得感
让数据多跑路 残疾人少跑腿
时间:2020年05月15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0年05月15日

  当残疾人及企业办理相关业务时,能够大大缩短办理时间,让残疾人少跑腿;业务流程实现精准留痕,业务记录时间精确到秒,所有行权过程可追可溯,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风险……
  在市纪委监委指导下,市残联开展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建设,建设市残联监督平台和服务平台,即沈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市残联副理事长才利介绍,这个平台既是监督平台,也是服务平台,通过把监督元素嵌入治理体系当中,既可以保证残疾人各项权利,让残疾人少跑腿,也能够堵住监督漏洞,保障残疾人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位,真正让残疾人得到实惠。
  再造业务流程 让业务更安全
  这一平台是按照市纪委监委关于治理体系建设有关要求,结合市残联工作实际建设的。平台围绕残联组织建设、残疾人证管理及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业务职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突出对残疾人的服务和残联各项业务工作的监督治理。
  通过平台建设,可以实现残联全业务入网、全系统便民、全领域提效、全过程留痕、全方位监管、全项目跟踪、全数据分析、全天候预警,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管”,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物资安全和决策安全,切实保障残疾人利益。
  通过再造业务流程,让业务办理全过程更安全。市残联在市纪委监委和市信息中心精心指导下,对残联机关和服务中心所承担的残疾人工作事项进行全业务梳理,逐项业务梳理风险点及防范措施,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共涉及12项业务,梳理风险点29个,制定防范措施29项,能够有力推动业务流程精简化、规范化、透明化。同时,针对不同业务环节风险点进行预判,制定具体防范措施,将有效防止风险发生。
  缩短办理时间 让服务更便民
  张刚是皇姑区辽河街道的残疾人专干,也是一位残疾人。“我正要去坐公交车,把社区交上来的材料送到区残联审核。”张刚坦言,因为工作需要,自己经常往返于街道和区残联之间,仅以办理残疾人证为例,每次乘坐公交车需要四个来回,真是负担不小。
  辽河街道铁路东社区的残疾人专干赵天石也有同样感受。他向记者介绍了现有的申办残疾人证流程,这样一个流程走下来,即使各个环节都没出差错,至少也需要一个多月时间。

  即将建设完成的沈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最大的好处就是便民。
  市纪委监委将市残联作为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建设第二批试点单位,建设沈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市残联经过全业务梳理,对包括办理残疾人证在内的各项业务进行流程再造,全业务入网,推动业务流程更加精简、规范和透明。“全业务平台办理,意味着将告别过去的纸质材料,减少残疾人和残疾人专干来回跑腿的时间,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市残联组联处处长张洁茹表示。
  以往,市残联各业务处室间业务数据需要人工索要,不能直接关联。平台建成后,所有业务流程将通过平台进行,平台自动收集业务数据,各业务处室能够通过平台实现业务数据实时共享。同时,市残联还可以通过平台接口与沈阳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实现与全市各委办局数据共享。打破了信息壁垒,原来需要一周或半个月完成的工作,今后可能一分钟或几秒钟就完成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残疾人或企业办事会越来越方便。通过平台建设,残疾人及企业在办理相关业务时,能够大大缩短办理时间,让群众更便利、企业更满意,也使残联工作更有效率,让数据多跑路,残疾人少跑腿。
  精准化监督 全方位监管
  “我们已经对全市18万残疾人的基础数据采集入库,在这个数据库系统里,可以按照年龄、类别、等级以及区域分布,提供各种各样的综合数据分析,为政府制定各项残疾人优惠政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市残疾人服务中心主任科员郭笔介绍,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使用后,可实现业务流程精准留痕,按照业务节点和办理事务的要求分别授权,实现受理、评残、审核、制证分离,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风险。
  在平台中,所有行权过程都能做到可监管可追溯可调查,各节点行权记录操作可以精确到秒,对可能出现的疑似违规操作能够做到实时预警,实现精准化监督,提升治理能力。
  目前,沈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已经接近尾声。通过平台监管功能,既能实现内部业务流程和人员有效监督,更能实现业务流程全部公开和透明,方便群众和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外部监督,让监督更有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肖春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