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道连接城市与田园,融合传统与现代,是百姓身边的生态健康之路,是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沈阳已形成以浑河两岸为“绿芯”,以运河为“绿带”,以道路为“绿脉”,以公园为“绿点”的城市慢道系统。慢道蜿蜒,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变迁,编织着人们的幸福生活。
10月20日清晨,记者在南运河畔看到,运河宛如一条穿城玉带在高楼大厦间飞舞,晨练市民在慢道上健身休闲,享受生态之美。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老沈阳人来说,这条生态廊道来之不易。1952年至1955年期间,沈阳改造万泉河,治理南部的臭水泡子,为解决南部雨水排放问题挖出了南运河。随着光阴流转,这条人工河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从1984年开始,沈阳组织多方力量参与建设南运河带状公园,历时一年多终于建成。直到现在,很多人还记得当年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市民陈清所在的单位当年也参加了义务劳动,她告诉记者,那时候每天在南运河工作的人很多,“有学生有工人,也有机关单位的,大家都憋着股劲,想把这条臭水沟及其周边变成漂亮的公园。”
斗转星移。今年,在城市建设者的努力下,南运河、北运河、卫工河三条城市内河,将沈阳主城区串连在一起。步行在运河慢道之上,可以领略到沈阳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元素、清元素、工业元素。
三条绿带将沈阳故事娓娓道来,也在四季变化间展现着城市不同的韵味。“我夏天才从南方回来,没想到南运河变得这么漂亮。现在有朋友再找我旅游,我都不愿去,因为最美的景色就在我家小区门前。”陈清对记者说。
沈阳最美的慢道在里?毫无疑问,是浑河两岸的滨水慢道。如今,沈阳市民走在母亲河身旁,看到的是日新月异的城市,两岸高楼大厦的鳞次栉比,17座桥梁的飞跨……秋意渐浓,徜徉其间,骑行的车队、漫步的人群、赏景的游客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沈阳发展的巨变。市民郑海鹏感慨地对记者说:“你看这些锻炼的人、这些行驶的车,你说沈阳的发展多快!”
公园是城市里星罗棋布的绿点,也是市民家门口的幸福花园。健身步道上尽是邻里好友,每座公园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各具特色。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市民王桂菊去中山公园、北陵公园溜达了好几次,“因为害怕人多就没出去旅游,原本还有点遗憾,但逛了几次公园,发现咱沈阳的景色真的很美。”
王桂菊告诉记者,她们几个邻居平时最喜欢的就是逛公园,像中山公园、北陵、南湖、万泉、东塔,这些城市公园,她们每个月都要去看看,“风景都在慢道边,伴着飞舞的落叶和那些秋天还在开的花,跑跑步,心情非常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