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民市新农村镇道路两侧的山坡丘陵上,红彤彤的新农寒富苹果挂满枝头。
新农村镇种植寒富苹果已有20余年时间,当地人的方方面面都与新农寒富苹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紧密相连。近日,记者走进新农村镇,第一视角了解示范区建设赋能新农寒富苹果产业的发展。
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效应持续释放
果农孟繁洲的果园种植寒富苹果树9000棵,他摘下一个个大饱满的苹果笑着说:“今年阳光、雨水条件都很好,苹果长势良好,产量有望提升三成。再有半个多月就可以采摘了。”
占地150亩的新农村镇“党建+产业+乡村振兴”鸡心果项目基地内,9600余棵果树正值盛果期,密密麻麻的果实如繁星掩映在绿叶中。驻靠山屯村第一书记王嵩告诉记者,专业化管理加风调雨顺,今年这片果园的产量有望达到100吨,是去年产量的3倍。
在新农村镇党委书记胡静坤的眼中,新农寒富苹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地理标志产品新农寒富苹果》地方标准中,对苹果等级、糖度、酸度等都制定了严格标准。只有通过近乎严苛的全链条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认证的,产自新农村镇这一带沙质土壤带的苹果,才能贴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加持下,新农寒富苹果特级果收购价从2018年的每斤1元,提升至2024年的每斤4元,果园亩均收益突破6000元,全镇脱贫户182人通过参与果园分红实现稳定增收。胡静坤说:“目前全镇有5家合作社获得授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效应持续释放中,每斤苹果售价高出普通品种1至2元。”
延长产业链走特色产业发展道路
新农寒富苹果远近闻名,不但获得“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认证,更是连续四年蝉联“后稷奖”“后稷特别奖”。新农村镇赢得了“中国寒富苹果之乡”的美誉。
穿过靠山屯新村小区,就到达了沈阳市新浓香生态果业有限公司。企业引进了全自动削皮机、去核机、分瓣机、漂洗机等成套设备,只待苹果、鸡心果等大量上市,就可以开足马力加工果干产品。驻黄家岭村第一书记唐海波是企业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果业公司由三个村集体联建,全年加工量有望超过20万吨。
果业公司的诞生,离不开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注入,让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行政村形成抱团发展的局面。新农村镇因势利导,设立了果业产业联合党委,延长寒富苹果产业链,提升寒富苹果的附加值,打造了产业新增长点。
“我们推广的‘寒富苹果+鸡心果’间种模式,让寒富苹果坐果率提升30%。加工端成立了果干和果酒加工企业,大大提升寒富苹果附加值。在销售端,通过冷库贮藏大幅延长苹果销售期,冬季销售价格比旺季高出50%;电商平台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苹果采摘节使果园变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以上。”对于新农寒富苹果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胡静坤信手拈来。
助力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积极打造新农寒富苹果品牌、产业,创建示范区,新农村镇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巨大变化。
对于靠山屯村的老年人来说,新农村惠民食堂是他们每天都要“打卡”的地方。在这里,70岁至80岁的老人每餐只需花费2元,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
惠民食堂内,爱心捐赠光荣榜引人注目。王嵩对惠民食堂的运行了如指掌,他说:“在村集体的支持下,惠民食堂省去房租、水电等费用支出,很多设备和食材都是大家自发捐赠的,服务人员都是志愿者。有时食堂门前摆放着各种蔬菜、米面油等,我们都不知道是谁捐助的。”
王嵩介绍,随着苹果产业发展和村民收入的提高,靠山屯村人的精神风貌更加乐观向上,从2020年至今一直保有“全国文明村”的荣誉称号。
新农寒富苹果产业发展和示范区建设,为新农村镇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令新农村镇底气十足、欣欣向荣,这是所有新农村镇人的共识。现如今,他们正在示范区框架内,不断丰富着地理标志产品的内涵,让示范区建设惠及民生的各个方面。
胡静坤介绍,新农村镇制定并推行“一带四区”发展规划,提升寒富苹果种植水平,壮大寒富苹果产业链。同时,一手抓“党建+产业”,一手抓产业和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显露出勃勃生机。“创建示范区,会让新农村镇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走上兴产富农强集体的康庄大道。”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