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磁悬浮应用产业基地落成暨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举行。
作为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升级的标志性工程,该基地建成投产,意味着微控飞轮在磁悬浮技术产业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沈阳打造“储能之都”增添强劲引擎。同时发挥链主作用,加速辽宁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成形。
“新质”发力,产业扩张加速
此次落成的磁悬浮应用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投资4亿元,建设6.5万平方米智能化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1万台飞轮储能设备的规模,预计年产值达50亿元,为辽宁新能源产业扩张提供直接产能支撑。
在新能源产业竞赛中,核心技术是决胜关键。成立于2018年的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辽宁省首家制造业独角兽企业,手握百余项国际国内专利,参与制定我国飞轮储能技术标准,以硬核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在电网调频、算力中心等领域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前列。2024年入选“中国新质生产力企业50强”。
据介绍,作为沈阳微控技术转化的“超级工场”,该基地以“全球灯塔工厂”为目标,打造了全流程智能生产线,汇聚全球领先的磁轴承、飞轮储能、高速动力机械及集成技术体系等先进技术,掌握高速磁悬浮装备的核心制造工艺。在研发方面,引入李培根院士工作站等顶尖科研团队,不断集聚和吸引先进技术与研发力量、专业人才的聚集。
“链”动集群,上下游共享生态
基地落成当日,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李培根院士工作站等企业和科研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投资总额达30亿元的9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单个项目落子,激活整个产业棋局。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宜凡介绍,作为链主企业,微控从技术、市场和产业生态构建三方面发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技术层面,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将磁悬浮飞轮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与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比如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筹建院士工作站,打造新能源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把新技术在基地内进行成果转化,带动上下游企业技术革新。在市场层面,凭借微控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和订单优势,拉动上下游企业发展。例如微控在电网一次调频领域的大量订单,促使高精尖加工、变频器、高速磁悬浮电机等零部件供应商增加产能、提升品质。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以飞轮产业为纽带,组织上下游企业开展产业联盟、行业交流活动等,促进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形成聚集效应,强链、补链、延链,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带动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
产业矩阵,跃向“储能之都”
记者了解到,依托沈阳市“千亿储能之都”“北方氢都”专项规划赋予的“双核”地位,铁西区正以重点项目为支点,撬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崛起。
今年上半年,铁西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15%,正朝着全年267亿元产值目标冲刺,预计同比增长超10%。截至目前,铁西区拥有46家新能源规上企业,在建新能源项目57个。
沈阳微控飞轮、沈鼓集团、远大压缩机、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星罗棋布,在储能、氢能、风能、核能等领域形成“多点开花”的产业矩阵,构建起特色鲜明、韧性强劲的新能源产业生态。随着微控磁悬浮应用产业基地、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华晨宝马地热能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产业集群的聚变效应正持续释放,加速助力沈阳跃向“储能之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