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沈阳高新区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0亿元、工业生产总值38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目前已集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858家,IC装备、机器人、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优势主导产业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
沈阳高新区锚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功能定位,高起点布局、高水平建设了浑南科技城,形成了以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为龙头,“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等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骨干,各类大学科技园及研发机构为支撑的“2+4+N”科技创新体系。集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86家,孵化面积超过2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300余个,创新创业群体超过5万人,每年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达400余场。
经过多年发展,沈阳高新区形成了以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民用航空等为代表的“6+6+3”产业体系,是沈阳市新质生产力的集聚区。配套建设了“一谷七园”等8个产业园区,近三年先后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95个,电子光刻涂胶显影、高端磁体等技术实现国产替代,“新字号”产业规模突破57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企业产值达到87%。
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在全国首创“BIM智能审批平台”。累计建成5G基站6200个,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规模达到300P,获评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创新开放平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持续深化央地合作,通过央企敲门行动对接“国字号”央企27家,国家管网东北地区总部等3家央企顺利落户。
近年来,沈阳高新区相继出台了《科技城招商政策12条》《沈阳高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若干政策》等各类扶持政策10余项,内容涵盖企业培育、产业发展、项目引进、创新创业、人才落地等多个领域。集聚金融及类金融服务机构563家,域内盛京基金小镇已集聚赛伯乐、德鸿投资、盛京私募等私募基金管理人35家、基金管理规模194.12亿元,成为沈阳市三大金融集聚区之一。(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张一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