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关系着群众的幸福指数。
6月27日,记者从康平县了解到,自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以来,康平县突出问题导向,从重要点位着手,多手段、多角度破解城市建设管理“顽疾”,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迈向更高水平。在城市管理的细节上费尽“绣花”心思、下足“绣花”功夫,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协作格局 奏响城市管理“交响乐”
康平县制订了“1+10”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不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向高品质、深层次迈进。紧紧围绕县城市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强化高位推动,县精管办负责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全县各单位、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躬身入局,加强调度指挥,推动机制体制建设,完善措施和保障体系,推进工作任务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落实。
截至目前,全县机械化保洁作业覆盖率已达到85.3%,栽植移植绿化树木845棵,栽植模纹48967棵,栽植草坪3896.55平方米,栽植补植花卉58万余株。累计清理占道经营1564摊,完成道路修补760平方米,清淘市政雨水井516座,疏通排水管网19公里,修复检查井25座。
康平县政府督查室主任滕宪章介绍说,康平县组织行政执法、交通、住建、交警、胜利街道等部门(地区)成立了联合督查组,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督查内容包括市容市貌、交通秩序、住宅小区环境、违法建筑等方面,构建联动协作格局。
强化“条抓块保” 打造城市管理“新高地”
在完善城市精细化、智能化、常态化建设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康平县通过成立联合督查组,每日对道路破损、公共设施破损、垃圾清运等各类问题开展联合检查,将城区内存在的亟需整改的问题及时告知各责任部门。各单位部门找准目标定位,从统领行业全局角度,结合自查和督办问题,同时,立足于满足群众实际需求系统谋划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协调解决难点问题,落实“块保”责任,让城市环境更干净、更整洁、更有序,城市形象品质实现根本改观。
康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李长友说:“我们在整改现有问题的同时,还加强对占用车道、占用停车位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做到‘还路于行、还路于民’。”为让群众感受到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县交警大队城区中队出动3辆警车、20余名警力,在城区开展机动巡逻、交通安全治理行动,共计劝、移僵尸车10辆。将10余辆在城区违停的大货车通过电话劝导至停车场,清理停车位40余个,让公共资源利用率得以最大化。
坚持以人为本 织密城市管理“幸福网”
康平县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大城细管”,利用康平电视台、康平V生活等媒体平台,广泛展示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果,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共同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内外齐心、整体联动、全员参与,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营造人人关心城市管理、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和生动局面。
“效率太高了!门口这坑洼破损的道路,我刚反映完,马上就给我们修了。” 市民孙大爷满意地说。据了解,康平县还利用康平融媒客户端“随手拍”功能,发动群众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实常态长效机制,加大对城市建设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的治理力度,不断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引向深入,有力有序化解城市精细化管理问题。
城市之美,在乎精致;城市管理,在于精细。下一步,康平县将继续发扬“绣花”精神,秉持以人为本理念,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以常抓不懈的韧劲和强烈的责任感,切实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