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在2023年沈阳市首批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活动上,康平县与江苏煌朝真空玻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宫焙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中天众达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辽宁丽融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157.2亿元。其中,年产50万吨低碳循环高分子新材料全产业链基地项目计划投资60亿元。签约项目涵盖了塑料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碳纤维、清洁能源、数字经济、康养文旅、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
新年伊始,康平县聚焦“3+2”主导产业,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赛道上创造新的业绩。康平县委书记李旭臣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提前一年实现县域经济倍增的攻坚之年,也是康平在全市的“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的努力奋进之年。康平县要抢抓机遇、鼓足干劲,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姿态,迅速掀起比学赶超、赛马竞技的项目建设热潮,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加快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农副产品深加工向食品加工转型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色作物产地初加工,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向食品生产转变,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向食品工业园区转变,推进食品聚集区建设。如今,北京宫焙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8亿元的宫焙食品加工项目即将投产,企业对康平县的营商环境高度认可,并继续与康平县签署二期预制菜工厂及仓储物流配套产业园项目。正如辽宁宫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勇所说,宫焙食品项目入驻康平以来,当地政府和部门对企业给予了大力的帮助,让企业感受到了康平非常好的营商环境。目前项目一期即将投产之际,开始着手准备启动二期项目。据了解,二期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60亩,建设熟食、预制菜生产线3条,仓储面积20000平方米,计划2023年3月开工。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可达4.5亿元,年创利税11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200人。该项目将极大程度推动康平县食品加工产业链的延伸。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康平县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推进全县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
聚焦产业发展,强化龙头带动,康平县以宫焙食品、合宏高分子材料、富莱碳纤维等为龙头牵引,全力打造农产品加工、新材料、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园区。
绿色低碳高分子新材料“全产业链”初具规模
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康平县成功签约了总投资60亿元的年产50万吨低碳循环高分子新材料全产业链基地项目。据了解,项目以构建绿色低碳高分子新材料“全产业链”为核心,规划年产50万吨高性能环保改性高分子新材料塑料及制品,主要应用于国家电网、5G通讯、汽车、家电、电子电器、物流运输等领域。
基地规划为“前端处理区、高质改性区、高值利用区”3个功能区。其中,前端处理区,即塑料再生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548亩,由山东合创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康塑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项目以“绿色、低碳、环保”为核心,建设年处理能力100万吨再生塑料标准化造粒生产线,安装先进环保处理设备,实现对再生塑料集中破碎、清洗、造粒,打造环保再生塑料生产基地。实现对城市垃圾中废旧塑料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生产。
高质改性区,即环保高分子复合新材料项目,占地面积365亩,安装60条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年产改性塑料、PCR再生塑料、功能母粒三大系列产品20万吨以上。
高值利用区,占地面积230亩,建设全套低碳循环高分子材料加工自动化生产线36条,高性能环保挤出生产线106条,自动化注塑和装配生产线200条。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康平县塑料产业链条,助推全县塑料产业转型、提档、升级。
聚焦项目建设全力引进建设高质量项目群
2023年,康平县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引进建设高质量项目群,围绕清洁能源、碳纤维、塑料循环经济等开展全产业链条招商,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着力引进改性塑料、食品包装等3至5个高新技术塑编链条产业,全力打造东北地区最大塑料循环产业基地和塑编产业基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激发产业转型升级。以总投资10亿元的辽宁合宏环保高分子复合新材料项目为牵动,推进项目投产运行,促进可降解塑料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着力引入玉米、畜禽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积极引进汽车底盘系统和塑料零部件项目,培育新的产业竞争力,培植更加丰富、新颖,更有科技引领力的产业内涵。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确保辽能3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加快华润、电建、国能7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恒生生物、佳合食品等龙头企业,加快骏标科技轮胎项目、复合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碳纤维产业园、农产品产业园建设进程。
一年春作首,万事竞争先。康平县抢前抓早,牢固树立深入践行“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发展理念,以“四敢”精神激发担当作为,全力以赴跑出开局“加速度”。围绕既定目标任务,搭建平台抓招商,不遗余力建项目,优化环境促提升,切实把蓝图变方案,方案变行动,行动变结果,同心协力开创县域经济社会振兴发展新局面。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