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行则将至。近年来,大东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加快绿色转型升级步伐,稳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高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一盘棋”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大东区科学筹划,压实责任,形成了全区上下大气污染防治“一盘棋”,重点任务对标对表、有序有力推进。构建了区污染防治攻坚办指挥、点位长吹哨、责任单位报到的闭环工作新机制,建立了点位周边1.5公里污染源台账,形成“3+7”重点区域攻坚新格局。实现了大气数据异常“早发现”、突发污染源“早排查”,大气环境问题“早治理”。同时,探索出燃煤锅炉整治“四步”工作法,即“线上加线下”紧盯数据、“白天加夜间”现场检查、“约谈加处罚”处理超标、“红榜加黑榜”分级管理。呈现锅炉房在线数据超标时长连续两年下降,PM2.5平均浓度始终全市最低,大东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一体系”抓实河流水质管理
只有不断增强政治自觉、切实扛起河长制的政治责任,方能做到守水有责、守水尽责。大东区抓实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制工作体系,严格按照“三清楚、四到位”的标准推进工作任务,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以“河畅、水清、岸绿”为目标,全面提升河流管理水平,结合汛期防洪任务要求,集中对辉山明渠进行清理整治,确保河道通畅、水质达标。着力改善提升山梨河水质,采取疏浚河道并配合截污等工程措施,改善支流水环境,提升河流水质。6月份,山梨河市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优于考核标准2个类别。
“一蓝图”描绘低碳发展远景
实现“双碳”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任务,也是区域治理面临的重大课题。大东区充分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全面推进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是我市唯一获得国家级、省级“双料”的绿色园区。多个企业、产品入选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名单,绿色制造体系呈规模化发展。深挖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潜力,华晨宝马建成4个光伏发电站并投入运营,绿电交易量居全国首位。
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积极谋划引入零碳负碳项目,为碳中和产业在本地区发展谋篇布局。规划建设碳汇交易中心总部并搭建互联网平台,注册碳汇交易实体,为碳汇生产方搭建交易通道,为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傅淞岩 特约通讯员 赵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