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开局即决战 决战必决胜!
2022年,“振兴新突破”赛道开启,干起来、跑起来、冲起来,铁西区策马扬鞭——
紧扣沈阳市今后五年实现GDP突破一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一千亿元的总目标,扛起力争2025年GDP达到2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40亿元的“铁西担当”。
按照市委、市政府“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意见,进一步明确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三年位列东北地区国家级经开区首位。
以“争、抢、拼”的昂扬斗志和“干字为先、实字托底”的行动指南,聚焦12个方面“新突破”重点任务和关键领域,形成了目标明确、行动清晰、力透纸背的2022年铁西“实干清单”。
“实干清单”是决心书,也是作战图,更是军令状。
在高质量装备制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品质城市建设、创新沈阳建设上迈出“四个先行”,扎实践行“我要当先锋”的命题,交出“我就是先锋”的铁西答卷。
稳中求进 确立“目标清单”
为沈阳当好辽宁振兴“跳高队”打造强劲“起跳板”,勇当沈阳实现“万千亿”目标的主力军。
2021年
经济总量持续位居全省各县区前列,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铁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0亿元,同比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363.7亿元,同比增长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3亿元,同比增长5.5%
谋立推建 制定“项目清单”
擦亮经开区、中德园双国家级开发区“金字招牌”,完善中德园“一个平台、六大体系”,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打造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集群式发展态势。
争当示范 谋划“转型清单”
坚持产业立区,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速构建“13231”产业体系。聚焦工业互联网+装备制造业,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数字化、高端化、成套化转型。围绕“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目标,打造沈阳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的“发动机”。
2021年
三次产业占比由2017年的1:65:34调整为1:61:3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2家,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2%
以宝马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投资规模达到80亿欧元、本地配套率25.2%
生物医药产值突破100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9%
位列“2021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东北地区榜首
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区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2.9%
2022年
在改造升级“老字号”上做示范
实施高质量装备制造业行动
狠抓通用技术沈阳机床、沈阳铁路信号等142家企业技改项目
加快20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建设
建设智能生产线30条、数字化车间10个、高标准智能工厂5个、远程运维服务项目4个
围绕“5+3+7+5”产业延伸做强产业链,建立沈鼓集团、华晨宝马铁西工厂等“链主”名录,力争实现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30%以上
数创未来 铺展“数字清单”
树牢数字思维,拥抱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数字赋能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为“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建设献智献力。
抢抓机遇 谋划“创新清单”
强力推进沈阳·中关村“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建设,通过“六大协同”推动制度创新;打造“科创中国”融通平台,汇聚高端科技资源和创新创业人才;优化重点实验室、龙头企业、科创载体等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努力建设“创新铁西”。
品质升级 优化“城市清单”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空间布局,坚持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园美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人才成长型城市。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全力推进工业博物馆历史文化片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中关村科创基地、国际文化商务交流中心和兴华南街商业区“五大核心板块”城市设计
提升城市服务品质
夯实“路长制”管理网格,切实做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
打造10条精品示范路段、20条良好路段
启动卫工街亮化提升工程,实施沈辽路、沈新路三环出入口景观改造
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强化专项管控,确保大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加
2022年,新建绿地1000万平方米
云溪湖公园全面开工建设,劳动公园二期、中德公园二期建成开放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启动编制铁西工业文化片区规划,推进卫工街工业文明景观轴建设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实施工人村生活馆改造工程
加快推进工业博物馆升级改造
新建2个城市书房、5个城市书屋
争当先锋 深化“创改清单”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新时代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2021年
铁西区深化“放管服”改革
承诺制审批入选全国百佳案例
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一网通办”网上实办率由78.2%提高到97.8%
“云勘验”“云评审”,工程建设审批时限压缩42.7%
宾馆、药房等5个行业在全市率先实现“一证准营”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63.4亿元
“万人进万企”“一联三帮”解决企业诉求3600余件
新增市场主体3.3万户,年均增长3.6%
2022年
推动“一网通办”再提标,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100%
深入推广“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等服务模式
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土地带方案出让、区域评估等措施,进一步促进项目审批减环节、减跑动、减材料、减时间
持续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行模式及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
加快推进中德开、中德发等国有平台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组建“做地”公司
积极推动沈鼓集团上市
提高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效能,力争实现收益2亿元
人民至上 做实“民生清单”
厚植“为城市发展而战,为群众福祉而战”的情怀,站稳人民立场,倾力打造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铁西、品质养老四大品牌,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叶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