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记者走进辽中区养士堡镇菱角泡村,一栋栋“高档”的现代化大棚整齐地排列在路旁,棚内瀑布一般垂挂的西红柿秧散发着浓浓的清香味儿,一串串西红柿饱满圆润长势喜人……
棚主白巨营告诉记者,今年西红柿坐果率高,他的三个西红柿大棚的收入能达到12万元。
“现在每天都能采摘近1500公斤还不够卖,自己家忙不过来,就在村里雇了几个人。赶上现在行情好,价高的时候能卖到4块钱一公斤。”——棚主白巨营
“具备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才能形成合力,推动全村村民在脱贫致富路上齐步走。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发家致富。”——驻村第一书记李南
“还得跟上时代潮流啊,现如今浇水都采用自动化了,多亏了咱‘第一书记’和村班子多方考察,头茬果赶上行情好,今年老百姓增收在望。”——老村支书白宝亮
驻村第一书记的思考
提到大棚收入高,白巨营脸上乐开了花,他对记者说:“能够选择种大棚西红柿,这要感谢村里来的‘小李’书记。是她给我们支的招。以前我种水稻,年收入低,自打改种大棚西红柿,收入是以前的3倍。”
白巨营提到的“小李”书记是驻村第一书记李南,2018年5月,李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被选派到辽中区养士堡镇菱角泡村当起了驻村第一书记。
对农民来说,什么最重要,怎样才能让村民增加幸福感、满足感,让村里快速发展,让村民发家致富?这是驻村第一书记李南驻村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菱角泡村人多地少,在单位土地上如何增加收入,是村干部要答的一项重要考题。李南告诉记者,经过她与村班子成员调研,通过村两委班子会议达成共识,要彻底改变玉米水稻的传统种植,转向高品质、高效益的温室绿色蔬菜种植。今年菱角泡村流转土地400多亩,新建了20栋高效现代化农业大棚,全部种植西红柿。目前,经过90天的精心呵护,纯绿色种植的西红柿已经红透,色泽鲜艳、大小匀称,口感好,经过分拣、装箱后销往上海、哈尔滨等地的蔬菜市场。
丰收的喜悦和劳作的欢乐
白宝亮曾是村上的老支书,看到今年村上新建现代化高效农业大棚,他瞅准机会也加入了,此时他正忙着整理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劳作的欢乐。菱角泡村村域内耕地总面积2045亩,接近80%的耕地面积用于发展农业设施大棚产业,着力打造高度集约化经营模式。菱角泡村将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挖掘西红柿产业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让西红柿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全村30户村民已走向致富道路,间接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做工就业,菱角泡村计划明年再建20栋大棚,让西红柿种植产业成为菱角泡村名副其实的“首富”产业。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娜 通讯员 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