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眼前的老建筑感兴趣,只需打开手机扫一扫该建筑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它的前世今生。”8月5日,在位于和平区中山广场西南侧的辽宁宾馆门前,和平区文旅局工作人员张雯婷向人们讲述着有关这座曾经的“大和旅馆”的往事。
为落实“2021年度沈阳市文明城市建设民生实事清单”,今年以来,和平区进一步加大了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在文物建筑集中的中山路沿线选取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设置了“扫一扫,听文物的故事”文物讲解二维码,人们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这些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位于中山广场东侧的沈阳市总工会,曾是“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社”旧址,“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这里成为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然而,相当一部分人知之甚少。见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负责人陈赫正在介绍该建筑,途经此处的几位市民也拿出手机扫描楼前的二维码。市民张先生说:“自己经常从这里经过,也知道这是一座文物建筑,想了解其中的故事却苦于没人能够讲明白。如今有了这个二维码,轻轻一扫,就一目了然了。”
张雯婷告诉记者,和平区文旅局前期针对中山路沿线文物进行整体调研,对文物解说内容进行编写、校对,并聘请主持人录制讲解,依托网上云平台,形成了二维码这一“文物电子身份证”。目前,和平区文旅局共对中山路上的17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老建筑增设了讲解二维码,人们只需用智能手机扫描一下这些老建筑上的二维码,就能深入了解该文物的历史沿革、多角度照片、历史故事等信息资料,帮助市民了解文物建筑的背后故事、丰富历史知识,推动文物知识普及和宣传手段上的创新。
增设文物讲解二维码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又一举措,也是“智慧旅游”建设的重要步骤,为讲好和平文物故事提升游览体验夯实基础。下一步,和平区将根据游客、市民对二维码的使用反馈,逐步调整和完善充实内容,让凝固的历史建筑活起来。(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吕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