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沈河区在突出建设金融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的同时,还将打造包括“优质教育医疗服务中心”在内的4个中心,从而实现“2+4”城区功能布局。
近年来,沈河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工作部署上专题研究,在资金保障上加大力度,在办学体制上力求创新。
目前,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沈河区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全区中考成绩始终保持全市领先,高考成绩始终走在全市前列,确立了沈河区作为教育强区的品牌和地位。
集团化办学
一直以来,在沈河区委、区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沈河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辟了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在高质量通过省、市教育强区及“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验收基础上,大力推进东部教育振兴战略并创新实施“名校分校”集团化办学模式,重点实施第七中学、文艺二校、实验学校等名校在东部地区建立分校,文艺二校与文艺一校、文化路小学与二经三校、朝阳一校与东陵小学优化整合举措。
引领教育新常态
新增优质教育资源惠及26个社区、近12万户居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
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10余项国家荣誉,并在全市率先迈入首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行列。
先后向于洪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沈抚新区等输出教育品牌,实施委托办学。沈河教育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日益增大。
自开展集团化办学至今,投资6.4亿元,先后完成七中东部校区、七中五里河学校、文艺二校东部校区等11所学校的新建、改扩建教学楼等重大建设项目。
一体两翼 激活教育新格局
从今年起,沈河区将打造以东部和北部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优质教育发展新格局。计划从今年起,新建8所、改建1所、扩建1所学校。
在北部,打破北部地区原有教育集团格局,引入七中、文艺二校教育集团优质资源,助力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教育品质快速提升。对原沈河区社区学院进行改建,原沈阳市第九十中学将搬迁至此,并成立沈阳市第七中学金融中心学校(暂定名)。预计今年9月改建完毕并投入使用。同时,新建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金融中心学校(暂定名),预计明年9月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
上述两所学校均为七中、文艺二校直管分校,在管理模式、教学教研、文化建设等方面,与主校实现一体化发展。
在东部,计划斥巨资打造东部优质教育集群,新建沈阳市第七中学东部高品质学校、沈阳市七中东新学校分校(两所)、沈阳市实验学校东部校区中学部、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校新宁小学分校、沈阳市沈河区方凌小学(已开工),同时扩建沈阳市实验学校旭东小学。
上述新建学校校址已基本确定,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此外,随着金廊和浑河两岸的建设,沈河区还将在无纺布厂原址新建沈阳市第七中学南部校区,满足南塔地区的学位需求,项目力争明年投入使用。
创新机制 构建教育新体系
积极探索创新“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力提升教科研专业水平、深入落实“五育融合”方针、纵深推进“提质减负”策略,构建高质量沈河教育治理体系。
多年来,沈河区通过政府主导、专家引领、分类提升、分层帮扶等发展机制,实现集团学校的内涵发展;形成集团化办学区域整体推进机制、多元共治机制、项目驱动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共创共享机制,撬动区域教育深度变革,真正实现了“造峰抬谷”。
其中,文艺二校教育集团办学经验在全国“小学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研讨会”上进行专题交流。七中教育集团则形成了“五元化集团办学模式”,使教育公平实现了机会均衡向实际均衡的大跨越。
今年,沈河区出台了《强化“五育并举”提升育人质量工作方案(试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五育融合”内涵建设,以“统筹课程,构建体系——提高效率,减负提质——强化教研,优化科研——智慧引领,面向未来”全链条纵向推进,夯实教育质量。
如今,“沈河教育”这张闪亮的名片,正不断助力沈河区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首位度和贡献度。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