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在社区,户主却失了联;房屋出了租,租户不着家;敲门无人应,电话换了号……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在进行中,遇到上述困难,让普查员挺头疼,咋办?
在铁西区兴顺街道建四社区,第一书记李崇钢把从前干督查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用进了普查工作里。
多源头找人不落空
普查刚开始,李崇钢就与普查员们一起,把社区已掌握的基础信息整合起来,如居民家庭档案、疫情期间排查信息、失业登记信息、独生子女补助信息、低保户信息等,将其作为普查蓝本,逐户登记对照核实,筛出了联系方式变更、多次登门未能入户的普查对象。
人口普查必须保证覆盖面,“见人就普,见户就普”“不漏一人,不漏一户”。怎么找到失联的普查对象?
“发动各种关联单位一起找!”李崇钢不怕麻烦,采用了多源头查找信息的方法。联系属地水务、电力、燃气等单位,请示配合查询户主登记信息;走访辖区房屋中介机构,支持查找房屋租赁、买卖信息……办法很见效,与社区失联的房主、户主以及租户信息,大幅提升了人口普查的覆盖率。
“点、线、面”结合进度快
人口普查工作覆盖面广,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加快推进工作进度,李崇钢同社区干部们一起,结合辖区人口结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点、线、面”相结合的普查方案。
上午,电话预约找“点”,根据居民家庭档案以及户籍人口信息的联系方式,与上班族预约登门普查时间;中午,入园入小区普“面”,登记普查在小区广场休闲娱乐的退休老人;下午,排查门市商户走“线”,逐户登记了解户籍及居住情况;晚上,按照上午预约的时间,逐户走访普查。
这套全天候、点线面的组合拳打出来,给普查工作“进度条”点开了倍速模式。
给信息录入配上“质检员”
大量的人口普查登记和录入的信息,要如何保证准确性?李崇钢又想出了一招。他牵头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给辖区内的普查工作配上了“质检员”。
李崇钢介绍:“我们会根据每名普查员负责的普查小区户籍及人口数量,以一定比例进行抽查核对,是否达到了‘四一致、一说明’,即人口普查短表草表、户主姓名底册、户籍信息、居民家庭档案情况一致,如因搬家、户口迁移等原因出现不一致情况要逐一说明。”
如果在核查中一旦发现了错误信息,质量控制小组就会对这位普查员登记和录入的信息进一步提高抽查比例,甚至是全部核查,确保人口普查质量。
记者手记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常被比喻成一团麻。有时需要快刀来斩,有时需要巧手来解,考验着基层工作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
今年7月,沈阳市委组织部安排一批年轻干部到关键吃劲岗位挂职锻炼,市政府督查室李崇钢就是其中之一,赴兴顺街道建四社区任第一书记。
短短三个多月,经历了疫情常态化防控、文明创建、人口普查等等工作,李崇钢很有感触:“基层是最好的锻炼场,让人成长飞快!”
李崇钢纯熟应用“三板斧”推进普查工作的事,也带来了一些启示。首要想干事,脚踏实地沉到基层一线,才能发现问题和难点;也要会干事,在迅速转变角色的同时,善于将以前工作积累的经验和办法灵活运用到解决新的问题中去,才能把事干好、干成事。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