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区县动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金融领域强力支持
时间:2021年10月17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1年10月17日

  遍布沈阳乡村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成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10月15日记者获悉,全市金融业正在加快发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便利度,金融活水正在汩汩流向沈城广袤黑土地。

  辽中区辖内肉牛年饲养量超过40万头,不少农户以养殖专业合作社形式养殖肉牛。肉牛养殖成本高、周期长,部分养殖户因缺少养殖资金或融资成本过高等因素,无法扩大养殖规模,潘家堡镇宏洋振兴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户李镇就是其中之一。

  李镇在合作社里养了480头肉牛,投入资金规模达到了1000多万元,因资金投入太大,最近喂牛买饲料的钱都没有了着落。养牛20年的李镇以前也愁过资金的事,但多是张嘴求人、东挪西凑。这一回,没想到辽宁农担公司主动找上门来,帮他和中国银行之间搭桥,通过农业政策性担保的方式,获得了应急资金。

  通过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共担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融资成本高、手续复杂等问题一一破解。辽宁农担公司开原办事处(负责沈阳、铁岭地区担保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为辽中区提供贷款担保1692笔,累计金额9.1亿元,节约融资成本约3640万元。目前在保客户874户,在保金额5.1亿元,其中肉牛养殖客户在保金额占比89.8%。

  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力度。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营业管理部获悉,为持续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法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制定了“整村授信”业务流程,即以每个行政村为单位,给符合条件的农户授予一定贷款额度,农户可直接到金融机构办理贷款支用,解决种植、养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今年,法库联社对全县19个村开展整村授信活动,覆盖19个乡镇,授信额度预计达1亿元,贷款预计新增5000万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和特点千差万别,沈城银行正在不断开发丰富的贷款产品体系,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就在本周,随着沈阳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410.7万元贷款的顺利到账,建设银行沈阳浑南支行首笔“善新贷”业务成功落地。据悉,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政策推动下,沈阳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土壤改良、秸秆及污泥处理等方面的合作项目猛增,流动资金需求增加。建设银行沈阳浑南支行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需求后,通过针对特定领域的差别化信贷政策,满足了涉农企业的资金需求。

  金融领域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还将持续增强。10月15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获悉,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等7部门于近日出台《关于金融支持辽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进一步提高再贷款再贴现支持、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落实不良贷款容忍度、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建设等具体政策措施,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三农”、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