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前三季度辽宁省金融运行总体情况。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增加社会融资规模2430亿元,为2020年以来同期最高,同比多增1000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增加1846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5.97%,同比多增311亿元。
人民币贷款规模持续增长,增速、增量均高于上年同期。9月末,辽宁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57万亿元,同比增长3.05%,比上年同期高0.2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923亿元,同比多增387亿元。
全国性大型银行新增贷款创近七年同期最高。9月末,全国性大型银行机构贷款余额2.52万亿元,同比增长9.54%,比上年同期高1.21个百分点,比各项贷款增速高6.4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876亿元,同比多增241亿元。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一是企(事)业单位贷款是贷款增长的主力。前三季度,新增企(事)业单位贷款1567亿元,占新增各项贷款的81.5%,同比多增171亿元。其中,新增企(事)业单位短期贷款820亿元,同比多增730亿元,新增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1144亿元,同比多增466亿元。二是住户短期消费贷款增速连续6个月超15%。9月末,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1045亿元,同比增长21.37%,是2020年2月以来的最高点,分别比上半年和上年同期高3.07个和24.0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60亿元,同比多增186亿元。三是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连续16个月超10%。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728亿元,同比增长15.48%,比上年同期高1.77个百分点,是各项贷款增速的5.1倍。支持普惠小微经营主体超66万户。四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快速增长。从贷款投向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189亿元,同比增长13.16%,增速已连续8个月超10%。五是绿色贷款增速持续高位运行。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5070亿元,同比增长31.58%,增速连续16个季度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比上年同期高12.6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137亿元,同比多增640亿元。
人民币存款规模继续扩大。9月末,辽宁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84万亿元,同比增长5.6%,比年初增加3834亿元。
支持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发挥利率自律机制协调作用,维护全省存贷款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一方面,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指导银行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银行负债成本稳步下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增强。三季度,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降至近三年最低,各项存款年化付息率同比下降24个基点。另一方面,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指导金融机构参照LPR合理定价,推动贷款利率稳中趋降。9月份,全省一般贷款、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26个基点、12个基点和60个基点。(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