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经济快讯
对外开放 沈阳融入世界经济圈
时间:2019年09月04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19年09月04日

  第十八届中国制博会开幕前夕,从沈阳市政府传来好消息:今年上半年,沈阳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01.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8%,占同期辽宁省进出口总值的14.5%,外贸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外贸进出口的增长,得益于沈阳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深化和营商环境的大力改善。

  对外开放,让沈阳人的眼界更开阔,从而告别了站在沈阳看沈阳的局限,将沈阳放在全省、放在东北、放在东北亚、放在全球的角度来看待,与全国的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与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循环圈相衔接,主动融入到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来。

  对外开放

  有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对外开放工作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1982年—2000年,以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外资和出口规模为重点的探索开放阶段。2001年—2012年,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阶段。以德国宝马进入沈阳为契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适应性和能动性不断增强。2013年至今,加速推进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阶段。”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

  对外开放,让招商引资硕果累累。1983年以来,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99.9亿美元,年均增长21.2%。现存外商投资法人企业共2470家,来自五大洲的54个国家。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为3288亿元,从业人员18.8万人,占全市城镇从业人数的12.8%。纳税百强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40%,纳税总额约360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0%。从内资来看,2009年以来,引进超百亿元以上项目44个,有效促进了沈阳的产业优化升级。

  对外开放,促进了载体支撑全面提升。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晋级国家级开发区,并获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开发区(园区)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吸引了华晨宝马M8X项目、SC碳纤维、京东亚洲一号等一批20亿元和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对外开放,促进了对外贸易稳步增长。1985年以来,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1481.3亿美元,年均增长18.1%,其中出口757.6亿美元,年均增长18.5%,进口723.7亿美元,年均增长17.9%。

  顶层设计

  为沈阳振兴发展添动力活力

  去年以来,沈阳加强了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成立了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召开对外开放专题工作会议,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战略,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应对新挑战,推进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开放活力不断增强。出台一系列对外开放指导性文件,为沈阳振兴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与活力。

  《沈阳市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规划(2018-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金融商贸重镇、科技创新高地、交通信息枢纽以及国际交往门户、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等主要功能的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

  在“国际朋友圈”扩大的同时,沈阳注重打造“领馆经济”,目前已有美国、日本、朝鲜、俄罗斯、韩国、法国、德国等7个国家在沈阳设立了总领事馆,辖区覆盖中国东北三省,凸显了沈阳市在东北亚的区域中心地位。2012年,沈阳市新领馆区建设获得外交部批准,新馆区建成后将满足20-30个领事馆用地需要。随着沈阳国际交流合作的扩大,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沈创业生活,沈阳市正积极推动涉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新领馆区、国际医院和国际学校建设,为在沈外国人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

  大胆创新

  自贸区成为沈阳对外开放窗口

  过去的两年时间,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已成为东北地区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区域之一。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创新、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和扩大东北亚区域开放等六个方面,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形成创新案例56项,26项成为省创新案例,其中优化涉税事项办理程序入选国务院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省总体方案试验任务完成101项,完成3年任务的87.83%;牵头推动在全市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经验94项,完成三年试验任务的90.38%。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推动45项省级创新经验在全市推广,充分发挥了自贸试验区“试验田”的外溢效应。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赵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