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830万人口规模和广阔资源禀赋的北方重镇沈阳向来是国内乃至世界上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指向。各大旅游平台公布的“客源地”排名中,沈阳常常占据前列。在“三引三回”政策下,越来越多的沈阳老乡回乡创业,旅游产业作为最具潜力和最具活力的投资领域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业人群。
微评 人人都是形象
盛夏来临,作为“消夏旅游”目的地城市,将有更多的游客涌入沈阳。旅游出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不仅是城市地域吸引力的比拼,更是对整个城市素养与内涵的考验。在一个扁平化的高度融合的地理环境下,每个人都是他(她)所在之地的代言人,正所谓“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人人争当最美风景”。
营造文明旅游环境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大力倡导文明旅游的社会氛围,助力游客养成良好旅游习惯才是上策。 (梦雅)
旅游业已成为沈阳最具活力的投资领域之一
沈阳旅游产业已成为沈阳最具潜力和最具活力的投资领域之一。
●截至6月末,沈阳共有旅行社272家、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111家、住宿酒店3600余家、床位25万个、导游人员4800多名。
●2017年,沈阳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2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0亿元。沈阳市是东北首个实施境外旅客离境退税政策的城市,全市离境退税商店已发展到33家。
●2017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23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60亿元。
●2018年上半年,预计将实现旅游总收入382.9亿元,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16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0%和14.3%。
面对从“去某个景点”到“去某地”的产业变革和入围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双重机遇,沈阳市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用高标准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营造高质量的发展环境,培育旅游市场主体,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
备案“神速”一天完成10家旅行社备案
从事旅游行业十余年的那永海2016年从西藏回到家乡沈阳。2017年加入沈阳逍遥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后,他被沈阳市的办事效率征服了。那永海感叹:“旅行社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沈阳的高效审批,沈阳就是我的大本营。”他介绍,从2017年7月成立第一家旅行社开始,不到一年时间他在全国各地先后开办了117家旅行社。“我每成立一家旅行社,就需要沈阳旅游委出具相关备案手续,然后再到当地进行后续手续。有一次我同一天成立10家分公司,需要同时办理10套备案手续。在公司争分夺秒的发展期,每一分钟我们都格外珍惜,沈阳的办事效率真是神速,一天就把所有手续都办完了。”
与那永海有相似经历的徐国鹏也感叹:“是沈阳市高效的办事效率拯救了我。”徐国鹏与另外4名同事共同经营网络售票和短途旅行生意,之前没有正规意识,一直挂靠其他旅行社在第三方网络平台上接些散活。徐国鹏说:“有一天突然接到网络平台通知,必须在一个月内上传独立旅行社手续,之前挂靠其他旅行社的行为将被取缔。接到通知时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20多天了,当时就感觉眼前一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徐国鹏开始办理旅行社审批手续。听说了徐国鹏的具体情况,在确定他们的资质无误的情况下,沈阳市旅游委加快审批时限,20天就下发了《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拿到许可证的一瞬间,徐国鹏眼含泪水,他说:“网络售票和短途旅游利润率非常低,我们5个人就是赚个辛苦钱,如果没有这张许可证,努力积淀了八年的事业将付诸东流,我们也将失业,是沈阳的高效审批拯救了我们。”
沈阳市旅游在建项目总投资达770亿元
沈阳市不仅支持本土旅行社向外发展,同时对在沈阳范围内的属地旅游项目更为关注。针对旅游项目落地难、地价贵的问题,沈阳市出台旅游差别化用地政策和旅游项目用地管理办法等系列改革文件,推动了沈阳怪坡风景区、康平县银泰房车主题公园、仟睿达水世界、康平县卧龙湖温泉度假酒店和康湖旅游产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2017年,沈阳市以沈北新区黄家街道腰长河村特色小镇项目为案例,推进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开展旅游项目的审批试点。
2018年以来,沈阳市先后出台有关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规范景区门票价格、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诸多激发旅游主体活力的政策性文件,引导旅游项目落地,促进改革创新,鼓励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截至目前,全市纳入国家、省、市旅游项目库的在建项目已达113个,总投资770亿元。
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上,沈阳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旅游巡回法庭,组建了旅游稽查支队,建立起投诉、执法快速反应、联合办案的联动执法机制和“群众监督、媒体监督、行业自律和满意度测评”四位一体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景区交通、旅游厕所、景区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沈阳市也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三年来,仅新改建422座高标准旅游厕所就投入资金8414万元。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杜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