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引导市民群众科学合理规划出行,10月26日,沈阳公安交警发布一周工作日交通提示及交通安全提示。
交通出行提示
市区交通流量高峰时段预测:10月27日(周一)起,早晚高峰时段市区主干道交通流量将略有增长,部分校园、医院周边的主干道可能出现短时间交通缓行甚至交通拥堵。预计27日(周一)的早高峰、31日(周五)的晚高峰时段,市区主干道交通流量较为突出,其他时段交通运行态势相对平稳。
预计早高峰交通流量集中的路段有:白山路(怒江街至陵东街西向东)、东西快速干道(兴华街至西塔街西向东、联盛巷至广宜街东向西)、南二环路(腾飞二街至南京街西向东)、黄河大街(崇山路至泰山路南向北、龙山路至泰山路北向南)、南二环路(青年大街至南京南街东向西)、重工街(元江街至建设大路北向南)、青年南大街(沈阳收费站至文体路南向北)、文化路(方型广场至三好街西向东、青年大街至三好街东向西)。
预计晚高峰交通流量集中的路段有:东西快速干道(兴华街至广宜街西向东、奉天街至胜利大街东向西)、南二环路(青年大街至南京南街东向西、腾飞二街至重工街东向西)、重工街(建设大路至元江街南向北)、黄河大街(崇山路至泰山路南向北)、滂江街(小河沿路至珠林路南向北)。
安全出行提示
正值霜降节气,沈阳也进入深秋向初冬过渡的关键时期,昼夜温差显著增大,清晨及夜间易出现霜冻、团雾,路面湿滑隐患凸显,给道路交通带来诸多挑战。为保障广大市民出行安全,沈阳公安交警特此发布以下交通安全提示:
(一)精准预判路况,严守行车规范
1.警惕特殊路段隐患:清晨和夜间,桥梁、坡道、背阴路段易形成暗冰或霜冻,路面摩擦系数大幅降低,刹车距离可延长数倍。途经此类路段须提前减速,时速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急踩刹车、猛打方向。
2.牢记“降速控距亮尾”:遇雨雾、霜冻天气,务必降低车速,与前车保持平时2-3倍的安全车距。同时开启近光灯、示廓灯或雾灯,让其他车辆清晰识别自身位置,切勿使用远光灯——远光灯光线经雾气漫反射后会形成白茫茫一片,反而影响视线。
3.规范应对团雾天气:团雾多发生在清晨高速、山区及临水路段,能见度骤降时须立即减速,必要时驶入就近服务区或安全路段等待雾散,切勿在行车道随意停车。若能见度小于50米,须严格遵守限速规定,从最近出口驶离高速公路。
(二)做好车辆养护,杜绝“带病上路”
1.关键部件全面检查:定期检测蓄电池性能,低温环境下其电能输出能力会下降,需确保电压和液面正常以防启动故障;检查刹车系统有效性,避免因制动失灵引发事故;及时更换适合低温的机油、防冻液,保障车辆运转顺畅。
2.轮胎保养不容忽视:冬季胎压需保持标准值,胎压不足易导致轮胎受损甚至爆胎。若遇冰雪路面,可提前准备防滑链,行驶时尽量沿前车车辙行驶,减少打滑风险。
3.清除视线障碍:出车前务必清理车窗、后视镜及转向灯上的霜雪,若雨刷被冻住,须待冰层融化后再使用,避免烧毁驱动电机。行车中若车窗起雾,及时开启空调除雾模式,保持视野清晰。
(三)关注驾驶状态,规避人为风险
1.严防“冬困”侵扰:低温天气下关闭车窗开暖风行驶,车厢内沉闷空气易导致驾驶员困倦。须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感到疲劳立即停车休息,切勿勉强行车。
2.杜绝危险驾驶行为:秋冬季亲友聚会增多,须坚决杜绝酒后驾驶——酒精会显著降低判断力和反应速度,极易引发严重事故。同时严禁超速、违法超车、空挡滑行等行为,系好安全带是每一位驾乘人员的生命保障。
3.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若车辆出现侧滑,须立即松开刹车,顺着打滑方向轻调方向盘,待车辆回正后再缓慢制动;冰雪路面起步若打滑,可切换至二挡起步,减少驱动轮空转风险。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佳婷)
辽公网安备 210112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