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25沈阳机器人大会在新世界酒店开幕。当日,沈阳交出亮眼成绩单:现场签约项目59个,意向金额达43.46亿元;集中首发51项创新技术与产品,全面展示机器人技术在工业、医疗、服务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本次大会以“新质引领发展 智造链接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国内机器人领域的近20名院士和顶尖专家,日本、韩国等8个国家的30余位知名机器人企业高管,80余家国内机器人领域上下游重点企业参加。设置了“2+5+N”项重要活动,旨在助力沈阳从传统制造重镇迈向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的智造新高地,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沈阳力量”。
求新:50余项创新产品集中亮相
本次大会以实效为导向,推动了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展示了机器人产业的最新发展成果。现场签约的59个项目中创新平台类项目13个、科技研发类项目35个、产业园区类项目11个,涉及智能机器人及特种装备、工业自动化与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与精密量测技术、新能源与能源装备等领域。此次签约项目中,科技创新研发类项目占比近六成,凸显了沈阳作为国家先进制造重镇,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方面的强大吸引力与发展动能。
在专设的“人形与仿生首发”“协作与康养创新”等四大展区,韩国现代机器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22家单位带来了51件创新展品。中国首台光子计数CT、轮式人形机器人等尖端产品集中亮相,展现了机器人技术在工业智造、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同时,日本安川电机、韩国现代机器人等国际领军企业,与中信重工等国内龙头企业开展了深度对接。大会期间举办的“京沈智能制造企业合作对接会”等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同期举办的机器人竞技邀请赛吸引了8所顶尖高校参与,将通过实战竞赛锻炼青年工程师队伍,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求变:专家共话沈阳智造前景
自2015年创办以来,沈阳机器人大会已成功举办八届,这得益于沈阳持续深耕机器人产业所形成的独特优势和完整生态。香港大学讲席教授、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席宁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了与沈阳机器人产业的渊源,并表示沈阳机器人大会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平台,对机器人行业,特别是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他特别谈到现场发布的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十大应用场景,认为这些都对未来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及技术研发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谈及中国制造业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时,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机器人标准化专家咨询组副组长郝玉成认为,中国制造业水平已稳居全球第一梯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沈阳作为工业重镇,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机器人产业来看,这些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自主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从过去的20%提升到了今年的54%。沈阳本身就是国家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之一,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新松集团这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多年来一直在产业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也带动了区域乃至全国机器人产业的进步。沈阳既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在机器人产业布局上的创新能力也走在全国前列,我对沈阳未来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非常看好,未来可期。”郝玉成说。
求先:产业生态驱动智造升级
沈阳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摇篮”,诞生了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培育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形成了涵盖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高校的完整创新体系。依托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辽河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沈阳在传感器、深海探测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高性能压力传感器等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领域拓展的双重驱动下,沈阳这座老工业基地正加速向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的智造新高地迈进。2022年,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集群拥有规上企业555家,涵盖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医疗器械、通用机械、电力装备等5条重点产业链。2024年集群完成产值850亿元,增长10.5%;2025年预计突破1050亿元。机器人产业作为其中的核心一环,2024年产值达138亿元,同比增长15%。(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