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百姓关注
沈阳市疾控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医师讲解——
中小学生如何 “吃”得健康、“动”得科学
时间:2025年05月26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5年05月26日

  5月20日是第36届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吃动平衡 身心健康”。沈阳市疾控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儿少卫生部医师许文博介绍,帮助中小学生建立科学的吃动平衡观念,通过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和心理调节,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更能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吃动平衡”有什么意义?

  “吃动平衡”对学生健康的意义是什么?许文博称,“吃动平衡”是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即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科学的运动,让能量摄入与消耗达到平衡,从而维持健康体重和身体机能。科学表明,合理的膳食结构能为大脑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支持认知功能和情绪调节;而规律的身体活动则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大脑供氧量,增强记忆力和专注力。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学生而言,实现“吃动平衡”不仅关系到当前的学习效率和体质健康,更对成年后的慢性病风险有着深远影响。帮助中小学生建立科学的“吃动平衡”观念,不仅是健康教育的需要,更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如何做到“吃动平衡”?

  健康饮食:

  要做到三餐规律,每天定时定量进餐,尤其要吃好早餐,建议早餐包含谷物、蛋白质和蔬果;均衡搭配,食物多样化,多吃蔬菜和全谷物,每天至少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优先选择鱼和禽肉等优质蛋白质,吃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减少高糖高油食品,如炸鸡、薯片、含糖饮料等;学会看食品标签,避免“反式脂肪”“果葡糖浆”等不健康成分。

  科学运动:

  科学的运动有利于预防肥胖,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改善心理健康,缓解压力;运动也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每天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每周3次力量训练,如俯卧撑、深蹲、跳绳;减少久坐,每学习1小时应起身活动5分钟。

  心理平衡:

  在追求吃动平衡的过程中,心理平衡这一维度常被忽视,然而对于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未来规划多重挑战的学生群体而言,培养心理平衡能力尤为重要。要学会情绪管理,避免长期陷入抱怨、焦虑等消极状态;保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应保证每天10小时睡眠,初中生为9小时,高中生为8小时;家庭支持是维持心理平衡的关键,家庭成员间应加强相互提示和监督,营造健康的家庭饮食环境。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