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消协通过本报发布系列消费提示,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慎防消费陷阱,营造安全放心、优质满意的消费环境。
保健食品:认准“蓝帽子”标志
消费者不要随意购买上门推销的保健食品,要到证照齐全、信用良好的销售场所购买,要确认商家的资质,并谨记“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
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上的注册或备案号,认准“蓝帽子”标志,确保所购产品为合法注册备案的保健食品。看产品适宜人群、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保所购产品符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产品上要标有生产日期并且在保质期内。
定制家具:细化内容写进合同
定制家具要选择有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证书、经营状态良好、信誉度高、售后质量有保障的商家和品牌。定制前与商家或设计师进行充分沟通,清晰表达需求以及预期效果。要求商家提供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图纸、效果图等,确保对设计满意。将产品质量、规格颜色、环保要求、交付时间、售后规定、计价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细化并写到合同中。
定制家具产品一般情况下不可以退货,但发生质量问题,与约定不符,环保不达标等问题,或双方有合同约定的退换货条件才可以退货,但得有相应的证据支撑。消费者如认为需要退货,保留好相关证据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医疗器械:防范“健康讲座”等形式的诱导消费
老年人在使用医疗器械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明确产品适用范围、禁忌、操作步骤、维护要求及注意事项。验配类器械(如助听器)需经专业机构检测,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根据个体需求定制或选购适配型号。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操作简单、功能直观的器械(如语音提示血糖仪、稳定性助行器),避免复杂设备引发操作困难。定期检查维护状态,避免老年人因视力、认知下降导致误操作。
防范利用“免费体验”“健康讲座”等形式诱导消费者,不要因冲动购买高价或不适用产品。购买高值产品前要详细了解产品的维修、退换货等售后服务内容,商家仅有口头承诺的,应将相关内容补充到售后协议或单独签订协议。
美容美发:注重健康选择合适项目
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美容美发机构,可通过查看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美容师资质等,确保商家具备合法经营资格。接受美容美发服务前,务必询问清楚价格及服务内容,最好让商家出具详细的价格单或书面合同,避免因模糊收费产生争议。
注重健康,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容项目。美容美发涉及皮肤护理、化学染烫等操作,应提前了解所使用产品的成分,防止因过敏反应造成皮肤损伤。
旅游消费:谨防“免费旅游”消费陷阱
选择正规旅行社和旅游电商平台,注意查看平台上相关旅游产品的名称、许可证等资质信息。注意签订合同,明晰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谨防“免费旅游”“旅游赠券”等消费陷阱,避免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
入住酒店或民宿时,要仔细检查房间的设施设备是否齐全、完好,卫生状况是否达标。了解酒店的收费标准,包括房费、押金、早餐费用以及可能产生的其他费用,如加床费、停车费等,避免在退房时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