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气温高、湿度大,适宜蚊虫、蜱虫孳生和细菌繁殖。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提醒市民,应重点防控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炭疽以及高温中暑,做好防蚊、防蜱,谨防叮咬致病,同时,不放松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暑假期间还应关注孩子的人身安全,预防溺水等意外伤害的发生。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间接传播,是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为高发人群。
防病提示:
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干净,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
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生熟食品分开放置。
夏季注意凉拌菜卫生,防止苍蝇叮爬。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作为肠道传染病的一类,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引起的肠道感染导致的腹泻,其传播渠道主要是粪—口传播。
防病提示:
勤洗手。工作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都要洗手。
不喝生水,吃熟食。少吃凉拌菜,生食瓜果也要用流水洗涤干净,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贝类等水海产品,如果一定要吃,食用时要煮熟蒸透。
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尽快食用。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餐具应该严格消毒。烹调时,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苍蝇、蟑螂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较轻,少数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肺系统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防病提示:
保持个人卫生,养成洗手习惯,不喝生水,打喷嚏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
注意室内的环境卫生,经常性地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风险,推荐6个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有食物中毒、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细菌性痢疾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防病提示:
市民应注意饮食安全和饮水卫生,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把好病从口入关,不食不卫生、腐败变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食物要烧熟煮透、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饭前便后勤洗手。
一旦出现类似症状者,及时去医院就诊。
洪涝灾害
近期沈阳市降水强度增大,易出现洪涝灾害,市民出行前需提前了解气象和路况信息,恶劣天气应避免出行,远离危险地带。暴雨来袭时,应选择地势高、牢固的建筑物进行躲避;下雨天行走时要注意井盖,发现水面有漩涡、突泉时应绕道而行。
遭受暴雨灾害后,要注意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容器要定期清洁,以防污染;饮用井水、河水等临时水源时,一定要消毒后才取用。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溺死禽畜、来源不明的食物等。
及时清理居室周边雨水、垃圾,减少蚊虫滋生,同时注意防蚊、灭蝇,做好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尽量减少接触污水,不要在污水中洗衣、游泳等。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