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百零一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最新疫情防控情况。
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占福,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贺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萍分别作情况介绍。
科学划定、分级分类 落实风险区管控措施
2022年11月22日零时至24时,我市新增1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域外来沈重点人群筛查1例、隔离观察人员13例、社会面筛查3例);新增23例本土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其中域外来沈重点人群筛查3例、隔离观察人员14例、社会面筛查6例)。
11月23日零时至11月23日22时,新增98例核酸检测异常人员(其中域外来沈重点人群筛查8例、隔离观察人员72例、社会面筛查18例),上述人员均已于第一时间由负压急救车转运至定点医院诊断治疗。
贺燕介绍,沈阳科学划定,分级分类落实风险区管控措施。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及《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新增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及传播风险,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将下列区域调整为高风险区:
沈河区五里河街道翠湖园小区文萃路57巷29号楼。
铁西区昆明湖街道洪湖一街1号龙湖天宸原著小区G2号楼、G3号楼。
浑南区五三街道浑南东路18-26号金地滨河悦城8号楼。
于洪区马三家街道曹台村西村。
沈北新区
1.辉山街道蒲河新城地利南街27号山水绿阁21号楼;
2.虎石台街道建设路36号虎石台新北苑14-1号楼;
3.辉山街道人和街108号水木康桥31号楼;
4.辉山街道人和街聚农路33号辉山人和一期21号楼;
5.虎石台街道沈北路107号天赋小区5号楼。
辽中区
1.蒲西街道振兴巷14号灯具厂南楼;
2.蒲西街道中心街128-6号近海新城6号楼;
3.城郊街道政府路320号龙湾庄园3号楼;
4.蒲西街道政府路191-2号鑫鸿博托管中心。
以上高风险区属地指挥部要统筹各方力量,严格落实分类管控措施,严防疫情外溢。
规范有序开展核酸检测
贺燕称,沈阳以快制快,高效开展流调溯源。统筹全市流调力量,抢抓“黄金24小时”窗口期,优化细化工作流程,拓宽排查范围,快速查阳追阳,快速流调溯源,快速转运隔离,全面提质、提速、提效,科学规范开展疫情处置,争分夺秒、尽锐出战,坚决守住疫情不扩散底线。
快速规范开展疫点消杀。坚持“人、物、环境”同防,抽调市、区两级专业力量,围绕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快速划定疫点,严格规范开展终末消毒,并做好消毒效果评价,做到快划、快封、快消、快解,尽快消除疫情传播风险。
科学精准抓好外防输入。密切关注国内疫情态势和风险,动态、分类、精准实施域外来(返)沈人员管控。“三站一场”、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等入沈通道严格落实“主动报备”、防疫“四件套”查验和落地核酸检测,有效防范域外疫情输入风险。域外来返沈人员提前24小时进行自主报备,抵沈后配合做好核酸检测、隔离管控、健康监测等分类措施。
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复杂,要坚决果断处置,全力开展攻坚行动,切实加强服务保障,坚持以检测扩大预防的策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和准备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核酸检测,以最快的速度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各区、县(市)要开展高质量区域核酸检测工作,要建立完整闭环工作体系,摸清核酸检测人员底数,加强数据比对分析和入户排查,确保应检尽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做到全覆盖,实现早发现,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请广大群众按照街道(镇)、社区(村)组织安排,积极主动配合采样点工作人员做好样本采集工作。参加采样期间,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间隔1.5米排队,不插队、不交谈、不聚集,积极履行疫情防控责任和个人义务,有序进行核酸检测。
全力推进流调溯源工作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萍称,近期我市连续发生数起域外输入与区域续发叠加疫情,多点多链多源持续传播,疫情防控形势极为复杂严峻。
疫情基本情况:11月1日零时至11月23日22时,我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249例,各区县均有报告,报告病例数较多的为辽中区58例、沈北新区44例、浑南区48例。其中隔离检172例,常态检16例,落地检14例,重点检6例,跟踪检11例,全员检30例。
本次疫情发生后,我市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立即实现平急转换。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各工作专班人员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全要素、全流程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密切“三公(工)”协作,全力推进流调溯源工作。快速排查密切接触者及涉疫暴露人群等风险人员,抢抓流调黄金24小时,第一时间安排转运,第一时间隔离管控。截至11月23日22时,本轮疫情关联的密切接触者及涉疫暴露人群12342人,已全部落实了分级管控措施。
对涉疫场所进行严格管控,实施终末消毒。截至11月23日22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阳性感染者的活动轨迹,本轮疫情共划定疫点686个,消毒面积132143平方米。
对42个传播链条的阳性感染者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进化分支,截至目前,我市疫情均为域外输入性病例或域外输入性病例导致的本土关联病例,传播链条清晰。
及时对阳性感染者在沈期间的社会活动轨迹向社会公示,发布紧急健康提醒。
健康提醒
密切关注疫情 积极主动报告
当前,我市疫情呈现多点多源多链散发,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本轮疫情主要来自于域外输入,特别是域外疫情严重省份来返沈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我市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地即检核酸检测结果未报出前频繁出入公共场所,在社会上活动点位多轨迹多,造成了社会面的进一步传播,对广大市民朋友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间节点,需要广大市民朋友理解、支持和配合各项防疫措施,沈阳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落实做好以下防控要求:
密切关注疫情,积极主动报告。有域外旅居史的来返沈人员,要主动配合落地查、落地检、落地管等措施,严格按要求完成落地核酸即检及“5天5检5不”,抵沈5日内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餐、不聚会、不进入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提前主动向所在社区、工作单位报备,对不按规定执行疫情防控措施,不如实报告个人行程,引发疫情传播或造成传播风险的,将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尽量减少流动,优化外出行程。人员流动是加剧疫情传播蔓延的重要因素。建议疫情流行地区的域外人员近期不要来返沈,本地市民朋友非必要不离沈,如确有外出需求,出行前要全面了解目的地疫情风险状态和疫情防控政策,精心制定行程规划,准备充足的防护物品,提前向所在社区(单位)报备,自觉服从目的地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要从确保自身安全和服从防疫大局的角度考虑,不前往高风险区和有病例报告的地区。
注重个人防护,自觉配合防控。广大市民朋友要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疫情发生期间,建议市民朋友日常生活工作保持“两点一线”,减少不必要外出,减少聚会聚餐,不到人群密集场所,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规范佩戴口罩,持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配合做好核酸检测、流调溯源、扫“场所码”,接受查验码、封控管控等措施。当接到“流调”电话时,请认真对待、积极配合,如实报告个人健康状况、行程轨迹和接触史等信息,切实做到不隐瞒、不谎报。
定期核酸检测,及早发现感染。核酸检测是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要求最重要的手段。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为确保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应检必检”,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链条,请广大沈城市民按照属地要求,积极按时参加区域核酸筛查,自觉履行法律义务。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病毒活跃性更高,疫情防扩散、防反弹难度也随之增大。再次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要继续保持高度的防护意识,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自觉履行防疫责任,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及时关注官方发布信息,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自觉抵制不实信息,共同守护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请市民坚持科学佩戴口罩
科学规范佩戴口罩是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减少公众交叉感染、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也是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防控措施。佩戴口罩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什么时候需要佩戴口罩
处于以下室内场所时:农(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
处于以下室外场所时: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
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
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佩戴口罩应该注意些什么
正确佩戴: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及时更换: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不重复使用: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不适即摘: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携带备用: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应急准备:建议公众家里日常备用一些高级别口罩,当家人出现了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的时候,佩戴更高级别的口罩,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全面防范传播风险。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