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创卫复审攻坚战的推进,沈阳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老城区和背街小巷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的“里子”同“面子”一起“靓”起来。
“我们这个小区应该重点解决无处停车的问题。”“我们小区有文化底蕴,改造时应该考虑建个文化广场。”“我们小区想重点解决加装电梯、停车、消防、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今年,为了合理制订老旧小区改造方案,沈阳积极调动居民、社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突出问题和需求导向,聚焦改造意愿共同征集、改造内容共同商议、改造方案共同研究、改造过程共同参与、改造效果共同评议,真正彰显“共同缔造”的理念精神。
于洪区沙河子东小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12月28日,记者在该小区采访时了解到,这里共有建筑29栋,因年代久远,小区楼体陈旧、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严重。为了让该小区旧貌换新颜,有关部门聘请知名企业对小区整体进行规划,先后召开居民座谈会10余次,充分发挥居民设计师的优势和长处。目前,该小区已完成建筑、景观、市政及小区配套等四个方面优化升级。同时,该小区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在该小区配置综合保障体系,配套教育、医疗、养老、商业、文体等五类服务业态及快递、家政服务、托幼等若干特色衍生业态,即“1+5+X”的附属辅助设施空间的设计方案,实现从点到线到域的全方位升级。
今年,沈阳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21个,实际完成改造126个,不仅超额完成任务,而且由于实现了以民为本的改造理念,赢得一片叫好声。“明年计划实施改造475个小区,总建筑面积1146.46万平方米,2718栋楼,惠及19.71万户居民。在改造中,我们仍将以更新改造基础设施和完善社区配套设施为重点,继续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进行改造,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是老旧小区,为了推进创卫复审工作,沈阳还加大民生项目建设力度。今年,沈阳按照“整洁靓丽、畅通有序、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富有文化底蕴”的原则,全面整治老旧小区周边及群众呼声较高的背街小巷。
12月28日下午,记者在沈河区建院街看到,这里不仅多杆合一和杆线入地、增设绿化和街角景观,小巷的垃圾箱和座椅明显变多了,马路中间的护栏也精致了,还有可爱的玻璃钢趣味雕塑,成了网红打卡地。
今年经过改造,建院街重新划分道路面,实现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完全分离,拆除38根电线杆并实施架空线落地的多杆合一。“实现以车优先向以人为本,道路红线管控向街道空间管控,注重交通功能向关注街区发展的三个转变。”沈河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杨蕾说。
“建院街是沈阳今年改造的184条背街小巷之一。沈阳按照‘一路一策’的原则进行设计,补齐功能短板、刷新城市颜值、找回家乡记忆,是沈阳街路更新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处处长柳熠告诉记者,今年原计划安排88条背街小巷改造,但各区又在计划外改造了96条。目前,全市累计完成184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
“我们还按照实现‘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的目标,通过‘五清、五治、五改、五提升’,积极推动低矮面源分类整治工作,消除散煤散烧现象。在此基础上,开展了2个保留村屯的环境综合整治及18个村屯的整体拆迁。完成了沈新路等6条出口路示范段建设。”柳熠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