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关情况。在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教育厅领导做了《统筹规划 强化督导 补齐短板 辽宁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发言。
2019年,辽宁全域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这是辽宁教育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经验一:持续抓义务教育
多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坚持常抓不懈。早在1998年全省就实现了“两基”,2003年开始推进“双高普九”达标工程,2006年启动实施了均衡发展计划。可以说,辽宁的义务教育始终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通过压茬推进,长线推进,持续解决了义务教育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辽宁从2014年即建立了基本均衡达标监测复查制度。基于国家评估体系要求,利用大数据模型和信息化技术,研制了包括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结果呈现等模块的均衡发展监测平台。面向市、县、校开放,可以快速查找问题和不足,起到了“诊疗仪”的作用。每年发布的监测复查报告,用数据说话,服务科学决策,服务专业督导,让整改工作更精准、推动政府履职更到位,保证均衡达标高质量。
经验二:突出抓城乡一体发展
辽宁统筹办学条件一体化。办学条件是学校发展的基础,2012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600多亿元,七成以上投向了农村。先后启动了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全面改薄、信息化建设工程等。新建改扩建学校3565所,占全省现有学校的80%。城乡中小学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百兆光纤接入率超过80%,小学、初中生均图书分别达到了30册和40册,所有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4台,农村学校也有了和城里差不多的硬件教学环境。
同时,统筹师资力量一体化。辽宁省全面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2012年以来,全省共招录特岗教师1.4万余名,全部充实到农村教学一线。制定出台了农村教师差别化补助政策,年人均补助金额达到了3600元,受益教师超过了10万人。乡村教师副高级职称评定不受岗位职数限制。鼓励乡村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农村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不断提升,提升了教育质量、促进了教育公平。
经验三:创新抓育人质量提升
辽宁全面落实新时代德育和思政课教学工作,统筹规划、统一开发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全面提升“筑魂育人”实效。落实“五育并举”要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聘向体音美劳教师倾斜,2019年通过评审的正高级教师中,体音美劳教师的比例占到了32%,全面开展体育美育特色学校建设,全省创建美育特色学校75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120所,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190所。
同时,通过集团化办学、建立教育联盟等多种办学模式改革,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截至目前,全省成立义务教育学校集团(联盟)336个,成员学校1662所,占比达到了34.6%。加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学科资源总量达到了75万个,市级以上优课4.3万节。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城乡学校都开展了线上授课服务,实现了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城乡共享。
此外,做好课后服务。出台了课后服务收费和代收费的相关政策,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补助。由家庭负担费用的,每月每生不高于200元,困难家庭的实行全免费。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