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大街与浑南大道立交桥全线通车。本报无人机拍摄 (李浩)
从路上突兀的水泥大墩柱开始,到如今气势磅礴盘旋空中的高架长龙,胜利大街浑南大道互通立交桥在历经27个月后终于“长大成人”。
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没能阻挡沈阳城建脚步。“十一”前,先是浑南大道快速路桥梁段全线通车,昨日胜利大街浑南大道互通立交桥也建成通车,这意味着胜利大街-浑南大道快速路系统已全面贯通。目前,从沈阳西南部地区至城市中心地带,驾车仅需7分钟,比以往缩短了70%的时间,极大方便了该地区百姓的出行。
截至目前,沈阳已相继建成四条环线、南北干线、东一环、长青街、胜利大街、浑南大道等数条横跨南北、纵横东西的快速通道。这其中,“二环南移”是目前沈阳城市交通建设的重点。
市交通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二环虽然前几年进行了快速路改造,但通行能力已经基本饱和。南二环与南京街、阳光路节点缺少环间快速放射线,而且这个堵点各方向仅有一条放射性快速路与二环衔接。另外,二环沿线的长青街、富民街、青年大街等处由于信号灯较多,且沿线单位开口密集,在高峰时二环上下口很容易形成堵点。
在这种情况下,沈阳从2018年开始接连建设胜利大街、沈辽路、东一环快、长青街等快速路,并最终与浑南大道快速路形成新的“二环”。
而在这一系列浩大工程中,连接胜利大街、浑南大道两条主线的互通立交桥,便是整个网格中的“奇点”。
市市政公用局相关负责人王威告诉记者,胜利大街浑南大道互通立交桥向北连通胜利大街跨长白北路桥,南至三环雪莲街收费站,西起沈苏西路,向东与浑南大道跨南京街桥相接,是连通和平、浑南和苏家屯等三个行政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工程,也是沈阳目前投资规模最大,建设体量最大,建设难度最大的高架互通桥。
该桥位于胜利大街与浑南西路交叉路口,是一座三层互通立交桥。南北方向为胜利大街上跨浑南大道桥,全长2809米;东西方向为浑南大道跨胜利大街桥,全长1130米;新建7条匝道总长2899米,两座主线桥在7条匝道的连接下,基本实现了胜利大街和浑南大道的全互通功能。
与目前沈阳已建成立交桥不同的是,这座大桥在建设中非常注重细节,在设计中努力使桥梁融入城市的整体风格中。“我们非常注重桥体外观打造,整体大桥没有用过多的涂料,而是直接用清水混凝土体现出了自然美。”王威告诉记者,胜利大街浑南大道互通立交桥放弃了以前“波浪起伏”的设计理念,全桥注重线条的平顺流畅,特别是桥梁防撞墙上,尽量保证桥梁的流线一致。
最值得一提的是,互通立交非常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其中胜利大街主线设置了全线全封闭声屏障,浑南大道主线及匝道设置折角式声屏障,有力地解决了噪声污染的问题。针对长白地区雨季易积水的情况,在对地区原排水系统的调查的基础上,整体设计和完善了工程排水系统,有效地解决了该地区雨季积水的问题。同时,在周边新建5.7万平方米慢行系统,为行人及非机动车提供了“专属的出行通道”,新建2.7万平方米绿化,美化了工程沿线的周边环境。
随着互通立交的完成,浑南大道快速路与胜利大街快速路已连成一线,二环功能“南移”凸显,今年底,待隧道段建成通车后,浑南大道、长青街、胜利大街快速路将共同组成南部复合快速路网体系,实现东一环、长青街及胜利大街快速路的有效联通,以复合交通廊道形式疏解中心区交通压力,形成“环形+放射”快速路网体系。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