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灯闪烁,警车巡查。近日,市民只要走上街头,就可以见到规范统一的警务服务站、酷炫帅气的巡逻摩托车、简洁实用的警务伞以及科技感十足的警用无人机……它们为市民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它们从何而来?发挥着什么样的功能?7月30日,记者跟随沈阳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探寻城市平安背后强大的守护力量。
整合12种巡防力量
从地上到天上
“从地上到天上,从轻型到重装,巡警队伍里各类装备齐全!”在沈河区中街恒隆广场附近的巡逻点,记者见到沈阳市公安局巡警支队装备的警用摩托以及警用无人机。
巡警支队结合辖区防控重点、治安形势、警情规律等实际,按照“点线结合、突出重点,警情导巡、动态布警,屯警街面、快速反应”的原则,整合巡特警武装巡逻、公安武警联勤巡逻、辅警巡逻、视频巡逻等12种巡防力量,将火车站、客运站、中心广场、定点医院、校园、早市、夜市、公园景区、重点公交枢纽、繁华商业街区、大型娱乐商场(超市)、积水点位等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易发案部位纳入日常必巡线、必到点,提高社会面巡逻见警率、管事率,在一线实战中预防、震慑、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当日,记者跟随巡警队伍一路执勤,在北站南广场发现了一把不同寻常的伞。原来在主要路口,警方设立了警用巡防伞,并安装了警务爆闪灯及监控摄像头,是民警日常值守、应急处突的阵地。
巡逻处突和打击犯罪
两个拳头都很硬
在北站南广场,记者见到了一辆装备齐全的警务车辆,巡警队员介绍说:“这是应急指挥驰援车,由驰援车领导担任街面指挥长,24小时驻守重点地段,不间断、多频次地开展应急驰援执勤,在实战演练中提升反应速度,确保在处置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发挥尖刀作用。”
在现有专业化巡逻勤务的基础上,巡警支队还做强夜间机动巡逻队、现行打击小分队,并会同属地分局共同加强高发案时段、高发案部位的公开震慑巡逻、便衣现行打击、侵财案件专项打击等工作。同时,推进智慧街面巡防建设特别是街面警务工作站建设,按照“快速发现、快速指挥、快速响应、快速处置”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信息监控中心、指挥调度部门、街面巡逻力量”联勤联动作战机制。一旦发现可疑人员预警信息,视频监控警力第一时间报告值班领导,并调度就近巡逻警力到场进行先期处置。
“1、3、8”分钟处置圈
保证警力快速到达
7月30日下午,记者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鳞次栉比的工厂、企业群周边看到,巡逻的警车明显增多,闹市区、背街小巷的巡逻警察也多了起来……今年以来,巡警支队指导全市巡警系统严格落实社会面巡逻防控“四项机制”和城区“1、3、8”分钟处置圈快速处警模式。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案(事)件,巡警支队对承担“1、3、8”分钟处置圈巡控任务的巡组开展模拟警情演练,指导各大队每月至少自行开展两次模拟警情拉动演练。
通过强化日常实战演练,提升巡警系统专业化巡逻队伍应急处突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全市巡警队伍共投入专业化巡逻警力27.6万余人次、巡逻车辆8.8万余辆次,累计盘查可疑人员13万余人次、可疑车辆8万余辆次,开展模拟警情演练400余次,拉动专业化巡视600组次,开展各类便民服务2.3万余件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18人,成功处置各类持刀滋事案(事)件12件次。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