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沈阳开启了连续高温炙烤模式,很多行业都避开高温时段作业,市民们也都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活动,以防中暑。然而,随着防汛排涝、快速路等工程进入尾声,目前市内很多道路开始进行路面恢复。7月1日,记者在昆山路等施工现场看到,为尽早恢复正常通行,工人们顶着高温,在近150℃的沥青上,汗流浃背地在烈日下“趁热打铁”。
“夏天对我们来说正是施工的黄金季节。”见记者来,正在现场施工的赵宏便招呼记者到路边的行道树下。说话间,他习惯性地将长袖工作服敞开,抓起衣角擦了擦脸上的汗。今年53岁的赵宏是抚顺人,在工地工作已有15年。“对我们说,最怕的是高温天,最爱的也是高温天。”他打趣道。原来,高温环境下沥青的黏合度比较好,而且沥青都需要加热到一定的高温才能铺设,稍微冷却就容易凝固变硬。所以,他们经常会在烈日下进行施工。
记者站在路边,虽然离沥青施工现场足有3米远,但仍能感受到滚滚热浪扑面而来。记者注意到赵宏穿着很厚的长袖长裤。“不穿这身可不行,沥青温度太高,一不小心溅到身上就会烫伤。”他说。
因为沥青温度高,一双厚底鞋也成了工人师傅们的标配。“站在沥青上,时间长了烫脚,一个月起码要穿破一双鞋。”赵宏指着粘满沥青的鞋底笑着说,“既然大家干了这份工作,无论多热,都得认真把工程干好,保质保量。”记者看到,现场的工人师傅们个个脸黝黑,却对工作没有任何怨言。他们在铺路过程中,为了抵挡暴晒、防止中暑,除戴上太阳帽之外,也随身携带着防暑药品,一轮作业之后必须补水,否则容易虚脱。
“其实我们是顶着‘三个太阳’干活,除了头顶的太阳,脚下的高温沥青料也是一个‘太阳’,身后工程车拉的沥青料又是一个‘太阳’。”说归说,但赵宏和他的工友们依旧坚持。“尽管辛苦,但看着路一点点在自己脚下铺设畅通,心里就无比畅快。”赵宏说着,扛起铁锹,又朝着摊铺机走去。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