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从“单点培育”到“生态共建”
沈阳工匠学院探索产业工人培育“沈阳模式”
时间:2025年11月03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5年11月03日

  “打造沈鼓工匠学院,全面推进工匠人才培养工作是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已培育集团级工匠32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工匠占比达42%,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11月2日,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宝纯介绍说。

  沈阳产业工人基础优良,工匠队伍梯次健全。来自市总工会的最新统计,目前沈阳拥有8名大国工匠、54名辽宁工匠、180名沈阳工匠、100名沈阳青年工匠、32万多名高技能人才。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一座城市对技能人才的尊重、对建设制造强国的担当。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从企业、院校成立工匠学院,大力推动一线产业工人全面升级,到刚刚成立的沈阳工匠学院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紧密连接全市21家企业和院校工匠学院……一场关乎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沈阳实践”正在快速展开。

  夯实基建根基:建设国家级技能实训新高地

  10月31日,沈阳市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沈阳职工大学举行。作为沈阳工匠学院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这个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沈阳工匠学院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为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1+1+N”工匠学院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市总工会十八届三次全委会议决定建设全国一流工匠学院。为此,市总工会统筹省内各大企业、院校及社会专业机构力量,邀请部分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参与,共同研究制定工匠学院建设规划。

  在省总工会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总工会深入把握国家政策要求,全力推进项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提级论证审批,为沈阳市公共实训建设项目争取到30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成为全国工会系统首个获此支持的项目,也是“十四五”期间沈阳市首个国家级实训基地项目。

  在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这座占地18628.41平方米的“技能综合体”正在拔地而起。据介绍,该项目采取“改建结合”方式,新建建筑面积6390.09平方米,更新改造建筑面积12238.32平方米。该基地建成后不仅能满足每年1.5万人次的实训需求,还将辐射全省21条重点产业链和10大重点产业集群,聚焦航空产业、高端装备制造、钢铁、石化和低空经济等具有辽沈特色、在全国领先的专业技能培训。

  产教融合实践:校企协同打造沈阳技能人才阵地

  “沈鼓工匠学院有效缓解了企业技能人才断层压力。”李宝纯介绍。沈鼓集团坚持“以赛促练、以练促用”,每年组织集团级劳动与技能竞赛超110项,职工参与度超90%,累计获得市级以上荣誉86项,同时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比武与攻关擂台;将企业技协功能融入学院建设,年均完成技改项目5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并为产业链10余家企业培训技术骨干300余人次。目前,沈鼓工匠学院已储备掌握关键工序的技能人才95人,其中80%可直接参与重大装备核心部件制造。

  辽宁热力工匠学院(辽宁热力供热实训基地)成立于2024年7月,是国能辽宁热力有限公司完全按照国赛标准建设的热力供热实训基地,涵盖热力检修、热力运行两个工种。成立以来,结合公司供热技能现状和供暖期实际工作需求,在全公司范围内连续开展公司首席工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提升公司供热人员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2024—2025年公司内参加培训约1100人次。

  “依托于学校终身教育网站建设的平台,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工匠学院的网上平台。”沈阳开放大学工会主席兰阳介绍,作为“1+1+N”工匠学院体系建设中网上工匠学院的建设者,沈阳开放大学将已有的一部分远程课程通过线上课程平台用于理论教学部分,学员无需到学校,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网上学习这些课程,可以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此外,学校还将走进企业,为大国工匠和技术能手录制实操类课程,在网上平台为学员提供优质实践课程。

  联盟赋能发展:构建产教融合“沈阳模式”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匠学院、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工匠学院、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工匠学院、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工匠学院……10月24日,沈阳工匠学院(沈阳职工大学)作为牵头单位,与首批21家企业和院校工匠学院签署了《沈阳工匠学院联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一份沉甸甸的《战略合作协议》引人瞩目。协议确立的“工会统筹、资源共享、标准统一、长期共赢”四大原则,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

  以人才培养为例,联盟推出“雁阵式”培育体系:一方面通过组建跨基地师资库、开展岗位适用性培训,培育企业工匠、产业工匠等基础层级人才;另一方面依托大国工匠授课、导师带徒等项目,重点培育辽宁工匠、大国工匠等高端人才。品牌活动方面,联盟将承办各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直接纳入提升计划,并每年发布《沈阳工匠学院联盟培育工匠人才白皮书》,提升社会影响力。

  李宝纯介绍,未来依托联盟,沈鼓集团将积极参与联盟跨企业竞赛机制建设,促进技能人才在交流比拼中共同成长。进一步拓展横向服务功能,助力沈阳构建“工匠培育+产业升级”的良性生态。联盟建立后,沈阳开放大学也将走进联盟企业,录制一批优质课程。

  “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一个实训基地,更是一个技能生态体系。”市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王海涛介绍。沈阳工匠学院的建设正在经历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的主体转变,从单一培训到全链培养的模式转变,从区域服务到辐射全国的格局转变。

  从“单点培育”到“生态共建”,沈阳工匠学院的探索不仅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注入了技能动能,更以产教融合的“沈阳模式”,为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深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未来,随着技能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沈阳这座工业重镇必将培育出更多顶尖工匠,让“沈阳匠心”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