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沈阳机器人大会开幕首日,沈阳市工信局对外发布10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应用场景需求,旨在不断提高机器人产品应用水平,持续推动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向世界级跃升。
场景一 制造业
沈阳正在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已形成较大规模应用行业,围绕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打造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赋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如汽车、航空等行业用大负载高可靠工业机器人,加快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生产装备向相关领域拓展。
场景二 农业
加快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推动机器人与农业种植、养殖、林业、渔业生产深度融合,支撑智慧农业发展。推动机器人与农田、农艺相适应,打造大田、畜牧水产、贮运加工等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如机器人棉花晾晒、向日葵采摘等具体场景,进一步提升农业机器人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缩小与国际技术差距并有效降低成本。
场景三 建筑
推进建筑机器人拓展应用空间,助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加强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形式机器人产品在道路巡检、隧道、桥梁等建筑场景进行应用尝试,推动机器人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建筑巡检、高层建筑清洁等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应用。如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跑道、高速公路探伤检测等。
场景四 能源
推进机器人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助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巡检、操作、维护、应急处置等方面强化机器人产品应用。推广机器人在风电场、光伏电站、水电站、核电站、油气管网、枢纽变电站、重要换流站、主干电网、重要输电通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场景应用。如炼化厂、LNG接收站,针对高寒、风沙、盐碱腐蚀的检测、防爆兼防寒一体化设计机器人产品。
场景五 商贸物流
打造以机器人为重点的智慧物流系统,提升商贸物流数字化水平。通过自动导引车、自主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自动码垛机、智能分拣机、物流机器人等产品,提升仓储、搬运、配送等环节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广末端配送整体解决方案,促进机器人配送等多式联动的即时配送场景普及推广。
场景六 医疗健康
推动机器人在医院康复、远程医疗等场景应用。在咨询服务、手术、辅助巡诊、重症护理、生命支持、检验采样等医疗环节,加快机器人产品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机器人5G远程手术、脑机接口辅助康复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应用。如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等产品的辅助诊断以及手术治疗等。
场景七 养老服务
推动机器人融入养老服务不同场景和关键领域,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推动残障辅助、康复训练、情感陪护、安防监控等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应用。鼓励养老领域相关实验基地把机器人应用作为实验示范重要内容,研发推广科技助老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如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社区、医院、养老机构等场景的应用验证。
场景八 教育
积极培育机器人校园服务新模式和新形态,深化机器人在教学科研、技能培训、校园安全等场景应用。
加大机器人教育引导,完善各级院校机器人教学内容和实践环境,针对教学、实训、竞赛等场景开发更多功能和配套课程内容,加强交互、教学、竞赛等教育机器人产品的应用。加强人形机器人等逼真、新颖的机器人产品在科教领域的应用,参与到如中小学课外活动、教学辅助等活动中。
场景九 商业社区服务
推动机器人融入酒店、餐饮、商超、社区、家庭等服务场景,满足商业及社区消费体验升级需求,提升商业服务与生活服务的智慧化水平。提高配送、迎宾、导览、咨询、清洁、代步等商用机器人,以及烹饪、清洗、监护、陪伴等家用机器人的服务价值,不断加强机器人自主导航、自动避障、人机交互、语音及视觉识别、数据分析等功能。
场景十 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
针对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辐射等复杂非结构化作业环境机器人的应用,推进智能采掘等矿山场景应用;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巡回检查等安全生产场景应用;推进治安管控等社会安全场景应用;推进消防巡检等危险环境以及空间、水下、深地等极限环境场景应用。(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