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东西快速干道昨日全线通车
沈阳以智慧赋能修出城市“黄金动脉”
时间:2025年09月01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5年09月01日

  城市焕新,常常体现在一桥一路的细微处。8月31日,公和桥、东西高架桥、沈海立交桥三桥同时开通,沈阳东西快速干道全线通车。这7.8公里的“黄金动脉”再生,不只是速度,更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安全为底色、以智慧赋能的城市更新样本。

  清晨6点,第一批司机踩下油门,车辆稳稳地驶上东西高架桥。新铺装路面与精装伸缩缝让方向盘上的细微抖动不见了,车内噪声也更轻。出租车司机老王笑着嘀咕:“一把过,不用再刻意点刹。”一位网约车司机在群里提醒同伴:“东西快速干道通了,主线顺畅,走这边。”对于新桥新路,司机们的共同感受是桥更稳,路更顺,心里更踏实。

  时间回到4月25日,沈阳市老旧桥梁加固改造(二期)工程启动,公和桥、东西高架桥、沈海立交桥施工同步进场。项目总长7.8公里,内容涵盖桥面铺装、防撞墙、墩柱、隔音屏、伸缩缝、防腐涂装及桥下空间提升等。据市城管执法局提供的数据,施工共投入900余名建设者、380余台设备,24小时轮班,采取“分阶段半幅封闭+动态调流”组织,历时128天完成主体工程。

  技术上,项目攻克防撞墙拆除飞溅防护、根部长期水浸腐蚀、迎撞面钢筋锈蚀膨胀三大难题;引入3D摊铺技术、三层防腐涂装体系,显著提升平整度与耐久性;声屏障采用“乐高式”模块化拆分(12个部件标准化控制),延长寿命、优化观感;伸缩缝施工流程统一、闭环管控,减少“跳车”。更重要的是,加装安全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和交通智慧管理系统,构建管理“智慧大脑”。

  民生优先,是最硬的施工令。有关部门考虑到开学与通勤需求,主线较原计划提前1个月开放。“我们修的不只是桥,是城市韧性,是城市血管。”市城管执法局市政处处长师俊飞对记者说,此次沈阳以“一体化”思路把安全、舒适、智慧、生态打通,从墩柱到桥面、从桥上到桥下,既“强筋壮骨”,也“活化空间”。

  改造中,市城管部门坚持技术攻坚,从防撞墙病害处治到3D摊铺、三层防腐,再到模块化声屏障与标准化伸缩缝,技术创新降低了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维护成本,也为后续运维留出“可复制”的经验。换句话说,城市更新不是“刷一层漆”,而是以工程学、材料学、信息化协同发力的系统升级。背后是沈阳城管的组织力与工匠精神。

  近年来,沈阳市加快老旧桥梁加固改造,从“一桥一策”到系统治理,努力提高“四精”水平,即精准查病害、精确找病因、精准定方案、精细化施工。这次沈阳改造东西快速干道,是把“四精”做成闭环,更把“点”的改造延伸为“线—网—面”的治理:监测数据接入城市交通平台,诱导体系与路网协同,减少拥堵、降低能耗与排放,与国家提出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目标同频,也为东北全面振兴、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夯实运行底座。

  一座桥连着两岸,也连着民心。这次7.8公里的焕新,用128天的实干,给出“快而不乱、精而不虚”的沈阳答卷。通车不是句号:后续夜间涂装、隔音屏安装、交通安全设施调试还要稳步推进,制度化养护与智慧化运维将陆续跟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沈阳正努力把每一条“黄金动脉”修到位、管到家、用得好,桥通路顺,城新人安;沈阳之为,亦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更新的生动注脚。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