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市直机关工委理论学习中心创新学习形式
沉浸式课堂“活”起来
时间:2025年08月19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5年08月19日

  8月的沈城,草木葱茏,万物并秀,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文明研学之旅在辽宁省沈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与沈阳新基静脉产业园展开。近日,市直机关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领机关党员干部60余人,以“眼观、耳听、脚量”的方式,在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的交响中,上了一堂生动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

  场景一 实验室里的生态密码

  在辽宁省沈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展示区,全自动AI水检系统可完成样品瓶扫码、分拣、开盖/关盖、复位、样品传输、样品前处理、批量检测、分析质控等全流程自动化操作。在会商中心展示区,大家看到空气质量多模式预报预警平台集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污染过程溯源及案例分析等多个功能于一体,不仅可以即时显示全市及各国控点位空气质量情况,还可以溯源开展污染成因分析,并录入案例库,以便后续进行污染案例识别。“2015年以来,沈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步上升,从当年的207天到2024年的318天,优良天数比例提升30.2个百分点。”讲解员的介绍,令机关青年干部们连连赞叹。

  场景二 垃圾山上的绿色蝶变

  在沈阳新基静脉产业园,百姓口中的“老虎冲”垃圾填埋场如今已变身为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参观人员通过3D影片,从第一视角沉浸式体验垃圾回收、发酵、焚烧、发电及转化为电能、建筑材料和清洁水源的全过程。沿着参观走廊前行,玻璃幕墙内全自动生产线有序运转,“这里每天能‘吃掉’3000吨生活垃圾,年发电量可供12万户家庭使用”,企业负责人指着电子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介绍。登上园区观景台,曾经高达30米的“垃圾山”将变成绿草茵茵的生态公园。党员干部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发到朋友圈分享一下,垃圾也能变成风景!”

  对话:思想的碰撞

  “这种沉浸式教学让抽象理论具象化,打破了我们对环保工作的刻板印象。”工委宣传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机关党委的小艾说:“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准备带着孩子来参观,把环保理念从娃娃抓起。”参与活动的青年党员计划组建“生态先锋队”,将所见所学转化为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项目。

  启示:答好新时代的绿色答卷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工委委员表示。工委负责人在总结发言时强调:“此次创新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式,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的一次生动注脚。通过构建‘理论导入-实地研学-实践转化’闭环模式,引导党员干部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将显著提高学习质量,加速成果转化,服务振兴发展。”

  夕阳西下,返程大巴上仍在进行着热烈的讨论。这场从实验室到垃圾场的特殊实践课,不仅刷新了机关干部们对沈阳发展成就的认知,更播撒下绿色发展的种子,为沈水之阳续写更多绿水青山间的幸福故事。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