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沈阳都市圈“七市一区”协同发力锻造国家级区域增长极
时间:2025年08月07日来源:沈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沈阳日报 2025年08月07日

  沈阳都市圈第四次书记市长联席会议日前在抚顺召开。沈阳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阜新市、辽阳市、铁岭市和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共商发展。现场签署都市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协议等7项合作协议,发布专项行动计划及事项清单。

  在东北全面振兴关键时点,作为国家级战略平台的沈阳都市圈,正书写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2023年获批东北唯一国家级都市圈以来,发展动能强劲:“沈阳都市圈规划协同和社会共治机制”成果获省一等奖;铁岭在沈阳设立“飞地创新中心”;累计上线通办事项241项;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占东北比重超四分之一。沈白高铁、中欧班列、鞍钢重组中铝沈加等重大项目,推动“七市一区”通过“七大工程”打造一体化、高质量的核心引擎。

  规划筑基

  织密“1小时通勤圈” 筑牢协同发展新骨架

  科学的顶层设计为“七市一区”发展锚定航向。持续完善“1+1+N”规划体系,跟进落实交通、科技、产业等21个专项规划,清单化、项目化实施30项合作协议,重点推进7个方面、172项具体任务落地见效。

  联盟机制成为协同纽带。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联盟、低空经济合作发展联盟相继成立,累计组建产业、人才、文旅等联盟24个。能力建设同步强化。加快都市圈建设实践锻炼集训圆满举办,为50余名业务骨干注入创新动能,围绕区域创新、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形成“1+4”调研报告,有力指导实践。

  交通网络建设日新月异。沈白高铁开通在即、沈丹铁路外迁工程年内竣工;沈阜开发大道沈彰连接线通车后,阜新至沈阳车程缩短40余分钟;秦沈高速、新阜高速、鞍台高速三条动脉同步建设,构成以沈阳为中心的“两环七射一连线”高速路网骨架。随着桃仙机场综合枢纽项目可研获批,都市圈环线项目完成论证,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高速公路为脉络的“1小时通勤圈”加速成型,将实现轨道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8公里,高速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4公里,为区域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破壁

  链动千亿集群 激活转型新动能

  产业链深度协作重塑经济地理版图。沈阳头部企业在都市圈内配套率超45%,21幅产业图谱串起汽车零部件、航空制造等12条重点产业链。央地合作成果丰硕,鞍钢集团与都市圈各市(区)签署战略协议,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正式并入鞍钢集团。

  产业空间持续拓展。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抚顺顺城开发区等结对区县达50对,共建沈本辽临空产业园,创新“园区托管招商”模式。重大项目稳步推进。鞍山奥亿达公司碳纤维隔热材料深加工基地投入运营,恒久安泰阜新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开工建设,推进产业协同项目57个、总投资近1000亿元。数字底座不断夯实。协同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9个,5G基站近10万个;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服务20余家圈内单位。

  制度创新亮点纷呈。全国首个都市圈旅游立法《关于促进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决定》于今年5月正式施行;科技成果转化近40亿元;在全国都市圈中率先制定“共享用工”政策;铁岭在沈阳设立全省首个“飞地创新中心”,12家企业实现“研发在沈、生产在圈”。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锚定30%,规上工业营收占东北比重锚定26%,产业要素在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澎湃涌动。

  民生同频

  共享同城生活 绘就幸福图景

  公共服务一体化让千万市民共享发展红利。医疗领域突破显著,226家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实现互认,注册医生近5000人;省肿瘤医院沈抚院区项目主体封顶,盛京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年内竣工。

  教育协同走向纵深,142所学校结对共建,开展近200次校长教师跟岗活动,万余名师生参与互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现100%院校参与,2000余名学子同台竞技。政务服务便捷高效,实现线上线下“都市圈通办”专窗全覆盖,累计完成社保、医保等跨域通办事项241项,发放异地公积金贷款近3亿元,办理异地购房提取5000余笔,实现“同圈同标准”。文旅融合绘就新图景,年接待游客3亿余人次;沈阳上榜携程网最强周边游全国前5名;“七星合耀”文物联展唤醒共同记忆。生态共建成效卓著,多轮污染联防联控换来85%以上优良天数;辽河生态封育区自然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沈阳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实现圈内气象数据实时共享。这些可感可知的变化,让都市圈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活共同体。

  当沈阜大道满载产业希望,当中欧班列承载开放梦想,2025年经济总量目标1.6万亿元引领新征程。千亿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项目启动,400亿元环线工程加速融合。聚焦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提升配置效率,沈阳都市圈的实践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东北方案”。当制度创新点燃振兴引擎,当辽河新绿萌发,当千万市民享受跨域通办便利……这片土地宣告——协同发展是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沈阳都市圈正织密东北振兴“金色纽带”,其融合提升每一步,都是“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的生动写照。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 通讯员 张大鹏)